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秦氏文化网 首页 名人典故 查看内容

湖南长沙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印塘桥

2018-8-1 15:53| 发布者: 秦氏| 查看: 2295| 评论: 0|原作者: 秦氏

摘要: 湖南长沙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印塘桥 光明村西北有条八曲河。八曲河从雨敞坪镇甑皮岭发源,经53公里蜿蜒流淌,在高塘岭白马巷三汊河口,汇入沩水新道,入湘江。八曲河上有良溅桥、惊马桥等名桥。最可一提的是印塘 ...
湖南长沙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印塘桥

    光明村西北有条八曲河。八曲河从雨敞坪镇甑皮岭发源,经53公里蜿蜒流淌,在高塘岭白马巷三汊河口,汇入沩水新道,入湘江。八曲河上有良溅桥、惊马桥等名桥。最可一提的是印塘桥。
  印塘桥是光明村上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桥。清乾隆甲申(1764年)初建板桥,道光十四年(1834年)建成两墩三孔石梁桥。
  道光年间所建印塘桥,桥墩上曾建有一座三层青石宝塔。塔高丈余,重檐尖顶,专供乡人焚化字纸,故又叫化字炉。旧习认为,读书人是高贵的,字纸也是高贵的,谁糟踏了它会遭报应,瞎掉眼睛。故乡民虽只字片纸,不敢随意践踏,必专程送化字炉焚化。桥上化字炉终日青烟袅袅,引得行人驻足流连,拱手礼拜。
  塔上刻有和刘伯承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川军名将秦溪苏将军撰写的碑文:
  “桥上塔曰化字炉,始修于镇南伯。戊辰(1928),余率川军南来,旋解甲归田,适桥崩焉。人谓其风水攸关,乃重修印塘桥,任难兄董其事,嘱余作文以记之。余武夫何能文?敢冒浅陋,聊识塔之颠。民国十七年 溪苏识。”秦溪苏将军生于印塘长于印塘,死后葬于印塘。他是光明村和印塘桥的骄傲。
  “印塘秋月”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印塘桥西边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印塘。鹅形山的鹅颈北伸,鹅头直插印塘觅食。“铜塘鼓响,印塘鹅叫”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离这里十几里的铜塘,只要有一声鼓响,印塘神鹅即会惊觉,立刻下塘觅食。这时圆月在天,静影沉璧,神鹅探出脑袋,仿佛要叼走这块浸在塘底的璧玉。
  这时,塘畔的八曲河又是另一番景象:印塘桥下,八曲河水静静流淌,秋月扬辉,浮光耀金,河畔青山倒映水中,粼粼秋水将青山和明月一起揉碎,染出一匹闪闪发光的绿缎。月光映照着桥墩上的铁蜈蚣,仿佛它也在河里游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印塘桥桥头石亭石碑化字炉尚在。其后,先拆亭,再挖碑。六十年代初,光明大队在林场修建猪场,大队刘书记带人拆化字炉的青石板作猪楼板。不久,猪场突遭大火,生猪烧死,那些青石板也全都炸裂成碎片,还砸伤了人。所幸桥碑失而复得。原来,村民当年把桥碑挖到螺坨坝修水闸,近日搞农田整改,修坝挖出两块石碑。洗净泥垢,所刊文字“秦氏阖族印塘桥碑”清晰可辨。
  噫!百年桥碑,失而复得,碑之得失与世之兴衰自有因缘。面对故乡风物,敢不虔敬?
  如今,古老的印塘桥已到风烛残年。桥头藤蔓缠绕,野花倒也开得自在热闹。桥墩上野草凄迷,两条铁蜈蚣仍隐约可见。据说,在印塘桥的上游百米处,不久,要修一座新桥接通两岸的公路。也许到了那时,印塘古月朗照今天的八曲河,将是另一番景象。想到这里,我在键盘上敲了一首小诗,聊作小文结尾:
  铜塘鼓响,印塘鹅叫,千年传说真奇妙。印塘秋月璧沉天,桂殿瑶宫皆朗照。八曲通江,鹅山依旧,石桥连接金洲道。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朝遍地皆锦绣。

最新评论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4-19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