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秦氏文化网 首页 秦文化 查看内容

锡山秦氏人文荟萃 词人秦少游江南多后裔

2014-5-25 15:19| 发布者: 秦氏| 查看: 3399| 评论: 0|原作者: 张漱泉|来自: 《祠堂博览》

摘要: 锡山秦氏人文荟萃 词人秦少游江南多后裔 张漱泉 秦观,字太虚,一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人。先生生于皇祐元年己丑,卒于元符三年庚辰,年五十二。建炎四年,追赠直龙图阁。配徐氏。始祖少游公秦观出身名门, ...
锡山秦氏人文荟萃 词人秦少游江南多后裔

张漱泉

秦观,字太虚,一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人。先生生于皇祐元年己丑,卒于元符三年庚辰,年五十二。建炎四年,追赠直龙图阁。配徐氏。

始祖少游公秦观出身名门,上代有进士,父亲是儒生。但他的一生坎坷,少年丧父,立志奋斗,博览群书,终于成才。他又抓住了机遇,在扬州与苏东坡相识后,东坡先生成为他的老师与挚友,历史公认他是苏门四学士之首、有才气的北宋婉约派词人,著称于世,其实他的诗、词、文、书法皆优,诗的数量多于其词。他的仕途随着东坡先生的升降而沉浮,一贬再贬,路途遥远,在奉诏返回途中,公元1100年卒于广西藤州。其子秦湛千里扶柩归葬故乡高邮,根据父亲青年时与东坡先生游览无锡惠山时所作《惠山诗》青睐惠山之隐意,在任常州通判时将父柩迁葬无锡惠山(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湛,字处度,号济川。政和中任常州通判,因卜居武进新塘乡,遂名秦村,是为常州始迁祖。配金氏。此后子孙繁衍,流徙各地。根据现存宗谱,居常州、苏州、无锡、高邮后裔见世系图。

自宋至今,地域管辖多变,由于秦观后裔多次迁居无锡,以首迁地互相区别,历史上秦惟祯迁锡后裔命名为锡山秦氏。将纂修宗谱后裔区分为锡山秦氏、马山秦氏、玉祁蓉西秦氏、胡埭西溪秦氏、陡门秦氏、洛社秦氏共六支,现在的无锡市范围,无锡秦氏概念,应该是原来的六支加上江阴水南秦氏、宜兴旧凟秦氏与宜兴萧塘秦氏三支,无锡秦氏则有九支。

         观--湛-

-照--师傅--宗雯(一作宗文与宗洁、宗迈同迁苏州洞庭西山),见苏州《秦氏宗谱》-宗洁(原名宗禄迁苏州洞庭西山,六传哲迁东山),见苏州《秦氏宗谱》

-宗仁--时行--庄--庠--愤--谔--崇仁--正民--昊(迁后吴)-崇义(迁小都里秦巷)常州秦巷秦氏-谑--崇乐--正道--最 无锡西溪秦氏

-正家-星 宜兴萧塘秦氏-正国-昇 (返迁高邮)

-惴--譔--崇洁--正纪-昺-集 无锡陡门秦氏

-蒙--廉--悼--诫--崇祖--正黼(迁常州堵墅)

-正黻 无锡洛社秦氏

-庶--怿--讷--崇智--正衮 无锡洛社秦氏

-时治--蓂--库--悟 (迁无锡阳明,今扬名)后裔无考

-煦--师孟--宗贤(迁常州洛阳镇),1401年创纂《毗陵洛阳秦氏宗谱》

-师曾--宗雅--时春--兰--立--惬--调--惟相--毂--绍威 无锡蓉西秦氏-宗举--时旸--董--充--情--诗--惟忠 居秦村秦湛住地《毗陵秦氏宗谱》

-怀--谟--惟善--贵--仲亨 宜兴旧凟秦氏

-仲辉 江阴水南秦氏

-惟祯(迁无锡胡埭) 无锡锡山秦氏

-惟福(迁无锡马山) 无锡马山秦氏-懋--让--惟禧 (后裔迁今常州安虞)
-宗选--时习--茂--兖(迁欧巷)后裔无考

-熙--师闵--宗迪(迁无锡塘头),后裔失考

-烈--师古--宗迈(迁苏州洞庭西山)见苏州《洞庭秦氏宗谱》

  遗泽荫锡山子孙播九州

惟祯--伯容--彦可→

-仲益--彦和--孟昇、仲昇、叔昇→

-季昇--旭--夔--锐→

-永孚--镗--淮--采→

-禾--炳→

-燿--埈--伯钦→-仲锡→-叔铭→-埏→-垲→-堦→-棻→-楠→-漳→-瀚--梁→-棨→-楶→-涵→-仲孚--铨→-铉--滂→-洸→
-瀹→-叔谦--彦起--朴--景薰--霖--金--汴--楷→-柱→
-权--景南--英→-桐、榕→
秦观子秦湛,秦湛次子秦煦,字世和,号振南,任常州教授,仕至修武校尉。配张氏。秦师曾,秦煦三子,字志孝,又名同伦。任从仕郎兰溪县主簿。配莊氏。秦宗举,秦师曾次子,字彦用,号默庵,府刺史羊公给官带寿官。配王氏。秦时旸,秦宗举长子,字应和,号复庵。仕至承信郎。配王氏。秦董,秦时旸长子,字德威,号南溟,又名诏,庠生。配孙氏。秦充,秦董三子,字文实,号乐闲。配何氏。秦怀,秦充次子,字克义,号继闲,又名州。隐德不耀,诗酒自娱,构亭湖上,匾曰吟风弄月。配冯氏。秦谟,秦怀次子,字禹卿,号我轩,行名曾四,有孝行,好善积德,寿七十五。子三:瑞三惟善、瑞五惟祯、瑞八惟福。瑞五惟祯是锡山秦氏始迁祖。
秦惟祯,字国祥,号起山,行名瑞五。六一秀才諱董玄孙,曾四处士諱谟次子,世家武进新塘乡秦村。宋淳祐间,婿于无锡富安乡胡埭鸿禧监簿王野舟家,以始祖少游先生墓在锡遂占籍焉,是为无锡秦氏始迁祖。生卒未详,配享淮海祖祠。子三:伯容、仲益、叔谦。葬归山,山有资福庵,王氏所建。因公葬此,遂奉公栗主于庵中,后为秦氏香火。著有《魁桥吟稿》。

秦伯容,秦惟祯长子,行名誌一,号松隐。子一:彦可。

秦仲益,秦惟祯次子,行名誌三,号竹隐。子三:彦诚,彦和,彦学(殇)。

秦叔谦,秦惟祯三子,行名誌四,号梅隐。子二:彦起、彦白。

锡山秦氏史称有三宗(伯容、仲益、叔谦)八支(伯容、仲昇、叔昇、季昇、朴、权、桐、榕)97个(支)派。历代有子孙分迁各地,与家乡失去了联系,现代近世之子孙分迁海内外,以抽样统计的几个(支)派示之:(30派、33派:锡山22-26世;52派:锡山23-26世;54派:锡山22-25世)

支派

正高级
职称人数

副高级
职称人数

居住无锡
(人)

居住国内其
它城市(人)

居住国外
(人)

30派

19

32

66

103

30

33派

17

47

92

195

55

52派

5

18

26

37

12

54派

5

11

30

43

2

合计

46

108

214

378

99

百分率(%)

6.66

15.63

30.97

54.70

14.33

子弟勤耕读诗书传后人

秦观的文学成就成为历代文学研究之一支。作为他的后代,谨记书史传家学的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家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盛衰不一,锡山秦氏亦是如此。

从历史资料记载,可知瑞五公秦惟祯去世后王野舟家中的困境。岳父王野舟先生无子,以女婿秦惟祯为子接续香火,未料有点才气的贤婿未见儿子成年、就在岳父之前便英年而逝。秦惟祯长子秦伯容(松隐)的玄孙秦泰(三阳)从胡埭迁往石塘湾。秦惟祯的十个曾孙中,秦仲昇(俭节)迁居沙头,秦叔昇(约轩)散居城外,秦季昇(成趣)首迁无锡城中六箭河玄文里(史称河上秦氏),秦惟祯三子秦叔谦的长子秦彦起的玄孙秦金再迁无锡城中,定居西水关(史称西关秦氏)。

十世以前的文化耕耘者为:

秦朴,秦彦起长子,字物初,号抱拙,生元至正庚子(1360),卒明景泰庚午(1450)。寿九十一。著有《抱拙生集》,事载《毗陵人品记》。子一:景熏。
秦景熏,秦朴子,以字行,号怡晚。生洪武甲子(1384)四月初八,卒景泰壬申(1452)七月初八,寿六十九。子三:震、霖、雷。

  • 秦霖,秦景熏次子,字润孚,号卑牧。生宣德丁未(1427)七月初五,卒弘治癸亥(1503)正月初九,寿七十七。著有《卑牧吟稿》、《湖南杂录》。事载《毗陵人品记》。子二:金、铭。
    秦金,秦霖长子,字国声,号凤山。由儒士中成化丙午(1486)应天乡试,登弘治癸丑(1493)毛澄榜进士。生成化丁亥(1467),卒嘉靖甲辰(1544)。谥端敏。著有《凤山奏稿》、《抚湖政要》、《凤山诗稿》、《安楚录》、《通惠河志》。事具明史本传,邑志宦望、郡志、《江南通志》人物具有传。子二:泮、汴。在西水关建造尚书第,门联云:"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在惠山筑有别业"凤谷行窝"(今寄畅园之前身)。
    秦璠(1428-1493),秦仲昇次子,字景美,号东皋。长于诗。著有《东皋集》、《左传断例》、《小学校注》、《通鉴纲目详书》、《韵叶》、《管子正录》。
    秦旭,字景旸,号修敬,私谥贞靖先生。碧山吟社十老之首,见邵文庄宝记。生永乐庚寅(1410),卒弘治甲寅(1494)。著有《修敬先生集》。事载《毗陵人品记》、邑志、郡志、《江南通志隐逸》有传。子三:夔、永孚、仲孚。
    秦励(1436-1499),秦瑾次子,字邦哲,号一诚。岁贡生。徐州判官。著有《一诚斋文集》。
    秦夔,秦旭长子,字廷韶、中孚,号中斋。中天顺己卯(1459)应天乡试,登天顺庚辰(1460)王一夔榜进士。湖广武昌府知府,江西右布政使。著有《五峯遗稿》。
    秦仲孚(1440-1517),秦旭三子,名奭,号务本。著有《涤烦亭稿》。
    秦永孚(1436-1523)名旦,号养恬,秦旭次子,著有《养恬诗文集》。
    秦锐(1476-1537),秦夔子,字国英,号韦轩。太学生。授浙江布政司都事,创建淮海祠。著有《紫薇堂稿》。
    秦镗,秦永孚子,字国和,号乐易。邑庠生,中弘治甲子(1504)应天乡试。生成化丙戌(1466),卒嘉靖甲辰(1544)。著有《樗林摘稿》。事载《毗陵人品记》,邑志、郡志、《江南通志孝义》俱有传。子四:淮、漳、瀚,涵。
    秦铨(1470-1541),秦仲孚长子,字国衡,号止庵。中弘治甲子(1504)应天乡试,浙江台州府通判。著有《锡谷丛谈》、《读史闲评》、《春明笔奕》。
    秦瀚(1493-1566),秦镗三子,字叔度,号从川。著有《从川诗集》、《岩栖集》、《碧山吟社志》。事载《毗陵人品记》,邑志孝友有传。
    秦涵(1502-1560),秦镗四子,字季宏,号问詹。中嘉靖庚子(1540)应天乡试。任浙江温州府推官,升宁波府通判。卒于钱塘。著有《古今要语》、《读史百咏》、《辨思录》。事载《毗陵人品记》。
    秦瀹,秦铉三子,字季新,号慎庵。邑庠生。生正德丙子(1516),卒万历癸未(1583),寿六十八。著有《家乘》23卷、《春秋类编》、《战国人才言行录》、《六箭河志》。
    秦泮,秦金长子,字思鲁,号小山。由官生中正德己卯(1519)顺天乡试。生弘治壬子(1492),卒嘉靖壬辰(1532)。著有《小山吟稿》。
    秦汴,秦金次子,字思宋,号次山。由官生授南京后军都督府都事,补右府都事。擢云南姚安府知府。生正德己巳(1509)。卒万历辛巳(1581)。著有《怀李斋集》、《三才通考》、《锦绣万花谷》等多部著作。
    秦梁(1515-1578),秦瀚子,字子成,号虹洲。中嘉靖癸卯(1543)应天乡试,登嘉靖丁未(1547)李春芳榜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江西右布政使。著有《绍修堂诗集》、纂修《无锡县志》。邑志宦望、郡志、《江南通志》人物俱有传。
    秦燿,字道明,号舜峰,附太学生,中嘉靖甲子(1564)应天乡试,隆庆辛未(1571)登张元忭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转兵科右,升礼科左,奉使册封衡藩,丁内艰,万历己卯(1579)服阕,补刑科左给事中,升礼科都给事中,充庚辰(1580)会试同考官,壬午(1582)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癸未升太仆寺卿,乙酉(1585)转光禄寺卿,丙戌(1586)升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南赣以平岑冈李佩、僧李园朗功升右副都御使巡抚湖广,辛卯(1591)为忌者所讦被诬解职。生嘉靖甲辰(1544),卒万历甲辰(1604),寿六十一。著有《天垣疏稿》、《湖广通志》、《全楚奏议》、《荒政摘录》等多部著作。邑志宦望、郡志、《江南通志》人物俱有传。
    秦孚(1429-1506)原名信孚,字信之,号恒轩,彦和孙,叔昇子,天顺三年(1459)举人,任云南嵩明州同知,署知州事,有政绩,致仕归,著有《恒轩诗文集》。
    秦用中(1446-1516)字择之,号豫斋,璠子,弘治八年(1505)贡生,官安顺训导,泰顺教谕,工诗,攻古文,著有《浙游集》、《豫斋集》、《西湖集》。
    秦伟(1461-1538)字国瞻,号炼斋,励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官应天府通判,宦情素淡,居地滨湖,筑台植柳,吟玩自得,著有《四柳先生集》。
    秦侃(1465-1515)字文和,一字国毅,号逸休,励次子,读书能文,不求仕进,常整衣独坐,焚香鼓琴以自适,得意处偶发为诗歌,著有《逸休吟稿》。
    秦宏(1510-1583)字百度,号柳汀,伟孙,坤子,国子生,任山东蒲台县丞,著有《柳汀吟稿》。
    秦柄(1527-1582)字汝操,号邗塘,金孙,贡生,乡试屡不售,有大吏重其名,欲援而进之,拒之,辞学归,键户读书,重气节,为顾宪成所推重。殁,顾为之传。著有《百衲居士铁围山丛谈》6卷、《邗塘诗文集》。与秦梁纂万历《无锡县志》。
    秦柽(1527-1585)字汝荫,号凤桥,别号企凤,泮子,诸生,历官南京都察院都事,南京后军都督府经历,广西庆远府知府。能诗文。著有《怡情稿》、《怡情稿文集尺牍》。
    秦凤梧(1563-1614)字子桥,一字子乔,号济源。铨孙,诸生,少颖异为博士,独处清修,不屑谒请,攻诗。著有《晚存书稿》。
    秦植(1539-1605)原名凤竹,字子培,号济虹,铨孙,与兄济源以诗齐名。著有《清湖集》。
    秦爂,(1565-1623)字上生,号混尘,秦楶次子。著有《上生集》。
    水渠留诗文文献代代传
    清初,秦鄹洺、秦尚渭、秦尚烈自沙头隐居白担山水渠,力田服贾,惠周乡里,累代青衿,书香不绝,为俭节公(秦仲昇)后一大宗。办义塾、创小学,为锡山秦氏居乡之文化型家族。
    惟祯--仲益--彦和--仲昇--瑾--勉--俊--堪--怡桥--火鼎--土厚-
    -之铭--鄹洺--果斌、果确→
    -尚渭--果明、果毅→
    -尚烈--果诚、果爱→
    -梦龙--若旸--玠→
    -珏、璨→
    -梦兰--若鸿--瑶--镜--文泉--维新→
    -馈--芝清--廷枢(无嗣)
    -本仁--光燦、光耀→
    -简清--本中--光煜→
    -鑑--文昶(拨田建书塾)→
    -琨--锡→
    秦鄹洺(1659-1731)字大来,号八八轩。中康熙甲午顺天乡试。著有《八八轩诗草》。康熙甲午與修宗谱。
    "八八轩先生为吾家名孝廉,老罢公车偕其弟茂才庶渠先生隐居白擔山水渠读书,谈道翛然,有以自乐,所称水渠秦氏是也。其地山川清远,水木阴瑟。两先生皆好为诗歌,篇什不多而冲淡,直至刻露清秀,一如其为人。杜太史云川尝为庶渠先生序庶渠草。吾家之先世有隐德而又工于吟咏。《绍修堂集》、《卑牧吟稿》、《涤烦亭集》、《樗林类稿》、《东皋集》皆隐君子也。要未有壎篪合奏宫徵并作如两先生者,然两先生皆负奇气,怀才不遇,而始以其余事寓之于诗。读者未尝不悲其志焉。庶渠先生季子文心公与先大夫善,尝以两先生诗稿属序,鹿鹿未遑。今公已殁数年,余告假在籍,公子羽丰翁又属余序,乃得彚两先生之诗而序之。"见《锡山秦氏文钞》
    秦尚渭(1669-1747)字田来。与弟尚烈奉兄偕隐庶渠之上,筑室乐志园。著有《田来诗文稿》、《观梅易指》、《灵棋经》。
    秦尚烈(1674-1733)字岐宾,号庶渠,大来先生(八八轩)弟。著有《庶渠诗草》、《庶渠草》、《乐志园文稿》。
    毓钧按:吾族自瑞五公由晋陵新塘乡徙居锡之胡埭,三世曰遯轩公(秦彦和)又由胡埭徙居邑城,生三子,长曰俭节公(秦仲昇),居沙头,次曰约轩公(秦叔昇),散居城外,季曰成趣公(秦季昇),居师古河。岐宾公俭节公九世孙也,讳尚烈,字岐宾。父曰又新公,母李孺人生三子,长曰八八轩讳鄹洺,字大来,由苏州府吴县庠生登康熙甲午顺天乡荐,耆年碩德,一邑推之;次曰田来,讳尚渭,隐居安贫;公其季也,生而卓荦不群,英敏有至性。长与伯兄读书长泰山中,甘贫茹淡,为文高古典丽,不蹈恒蹊,动中规矩。年三十一应督学韩城张公童子试补博士弟子员,先大夫称其语奇气畅,眉山后身也。文战十二次,数奇不售。平日出入经史,驰骋百家,旁及内典丹经,无不通晓。晚乃卜居于白擔之麓,兴至輙发为诗歌,以抒写胸次,太史云川杜公称其清新刻画,追陆放翁,赠诗有"荒村寥落人难到,老友飘零我欲来"之句。见《锡山秦氏文钞》
    秦梦兰(1715-1799)字文心,号企连。乾隆乙巳(1785)助赈,宪给匾额。乾隆甲辰(1784)与修宗谱。著有《文心诗草》。
    秦若旸(1741-1810)字旭升,号逸溪。著有《消闲诗草》。
    秦玠(1764-1838)字建封,号半俗。著有《自娱诗草》。
    秦瑶(1780-1848)字扬珍,号丹麓。太学生。精医理。著有《快阁诗草》。
    秦锡(1822-1900)字粹如,号蓉舫。道光壬辰(1832)助赈。著有《含晖阁诗草》。
    秦芝清(1829-1900)字梅修。著有《芦中小草诗稿》、《恰好处文存》及《日记随笔》等数种。
    秦芝清对于保存《锡山秦氏诗钞》这一秦氏重大文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锡山秦氏诗钞》书版繁重,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无锡城邑纷纷迁徙,无法携带,秦殿模将其存放于秦芝清处。芝清将版片寄置安镇之安氏义庄,随后去海门避难。咸丰庚申(1860)太平军攻克无锡,同治二年(1862)清军李鹤章攻陷无锡。无锡的书籍、版片尽毁于兵,几无存者。安氏祖宅均毁,而安氏义庄无恙。芝清闻信回里,水渠广厦俱毁,仅从屋十余间,稍事修葺,即将诗版取回,不三日,安氏义庄又毁于火,而版得幸存,仅少十一二页。《锡山秦氏文钞》卷九,秦焕写有《记秦氏诗钞版片历劫幸存记》记此事颇详。
    光绪十六年(1890)秦芝清《秦氏诗板记》称:"越数年,始命工整理,缺者补,坏者修,刷印数十之,族人今又印数十,庶稍慰祖宗呵护之心乎!"见《锡山秦氏诗钞》光绪十六年版。
    秦文昶(1845-1894)字竹均。咸丰丙辰(1856)助赈。无子,女五。遗命拨田二百亩建立书塾,培养族中子弟。
    秦维新(1870-1919)原名朝楫,字汝舟,又字士周。著有《半舫集》、《哀絃录》。
    秦本仁(1875-1913)字仲立,三兼两等小学校长兼创办人。
    秦本中(1877-?)字叔丹,别号陶园,曾任三兼两等小学教员兼任校长。
    秦光煜(1902-1969)字君亮。193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四十年代初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纽约蒙桑纳医学院进行脑病理学研究,后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医学院病理科主任、教授,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广东省常委,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山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委员会病理形态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病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编辑、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编辑、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
    50年代初与胡正祥、刘永教授合著全国高校教材《病理学》,并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详见1995版《无锡市志》第57卷《人物》第3124页)
    秦氏多画家丹青闻天下
    秦玉海(1761-1823),字步三,号学仙。著有《学余斋文稿诗集》。
    秦殿楹(1790-1846),字望皋,号芝生。与弟殿栋、殿模刻《锡山秦氏诗钞》18卷。事载《东林道南渊源录》。
    《锡山秦氏诗钞》是秦彬所辑秦氏之诗作,未及出版,秦彬卒。殿楹、殿栋、殿模兄弟三人集资刊刻为秦氏留存宝贵的文化遗产。刻资馥堂(秦廷杰,秦震钧孙)倡捐30千文,水渠扬珍(秦瑶)愿刊其本支之诗,捐28千文,余均由殿楹三兄弟借贷任事而成。
    秦祖永(1825-1884),字逸芬,号声白,一号楞烟。著作有《桐阴论画》3卷、《画诀》1卷。为我国近代书画理论家,还有《画学心印》8卷传世。
    秦祖永作画讲究"钩勒之劲逸,皴擦之松灵,气韵之浑厚,色泽之古雅。"且尊奉"一笔法"而追求一种"境界",尚"神化"而不求"形迹",其临画则以乾隆时名家为主,上追数十家,由董其昌(文敏)追踪倪、黄、吴、王,溯源荆、幾、董、巨。
    惟祯--仲益--彦和--季昇--旭--永孚--镗--淮--禾--燿--埈--伯钦-

    -德衍--松岩--扬烈--顺坤--维镐--玉海--殿楹→
    -殿栋----
    -殿模→
    -祖永--凤墀--文锦--淦--廷楫--焜华--蔼美→
    -廷棫--黛华→
    -涛--廷桢--炜立→
    -廷标--炎立→
    -廷栋→
    -廷楷→
    -芳→
    -文铎→
    《画学心印》所辑上自晋唐,下迄明清,积五十余家之精论,加以评语圈点,计有评语900左右条目。此亦集历代名家精论而发挥之画论。
    《桐阴论画》乃对其画论所作之系统性的概括。他提出:"画境当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乃为真笔墨。"只有真笔墨,才能"为山水传神"。又指出:"贵有逸气,方不板滞","作画密不如疏,浓不如淡,近不如远,多不如少,大作家正似不到家者,乃为逸品真面目。然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能臻此境界,此画中之上乘也。"足为后辈津梁,其时学人评其画论成就,"于六法源流,探绩诣徴,独标精蕴,非时史所能企及","为艺苑独开生面",从而丰富了中国"画论",揭示了新的"画境"。画者读而有得,传于后世。无锡电视台2005年7月曾播放秦祖永的专题片以介绍他的艺术成就。
    秦凤墀(1849-1911),字子治,号彤伯,一字颂丹。善画,有味经先生秦蕙田画图临本传世。
    秦文锦(1870-1938),字絅孙,号籋云居士,息园老人,息园居士。曾任福建盐运使司。1903年在上海三马路创建《艺苑真赏社》,纂有《碑帖集联》、《联拓大观》传世。
    1903年创建的艺苑真赏社,座落于上海汉口路277号,并于1938年在上海福州路294号和无锡新生路设立了艺苑真赏社分社。艺苑真赏社所收藏的历代碑碣旧拓及名人字画,丰瀚精湛,为文人墨客所赞誉。
    创始人秦文锦非常聪颖,诗书画图,无不精深;历史文翰,博记强闻。潜心考证历代先祖收藏的各朝碑碣拓本、仕人字画、以及名家篆刻印文,并精心校研勘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他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印刷技术珂珞版照相印刷术,用于宣纸印刷,所制成的印本纸墨精良,纤毫毕具。艺苑真赏社的声誉,除国内外,还传彻日本、香港、新加坡等东方文化范畴内的国家与地区。抗战时期,秦文锦因病逝世,他的两个儿子继承父业。艺苑真赏社考虑大众博览广收的需求,分别以篆、隶、魏、楷、行、草等不同的各种碑帖,取其中的单字,遣意造句,巧妙地组成诗句文章,编排成册,取名为《碑帖集联》、《联拓大观》,并精印出版,平价销售,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艺苑真赏社出版的印本,已被我国禁止携带出境,说明国家文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艺苑真赏社的印本所包涵的文史价值是弥足珍贵的。
    秦淦(1894-1984),字清曾。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经营《艺苑真赏社》,1943年与郑午昌、梅兰芳、吴湖帆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甲午同庚千龄会",支援抗日。有《校碑图》传世。
    秦淦自幼随父秦文锦学研史书绘画、碑帖金石。及长喜国画,尤善工笔山水花鸟,长鉴赏,富收藏。秦淦协父苦心经营《艺苑真赏社》,业绩显著。在创作《碑帖集联》时,按碑对照,逐一创作配制系列国画,取名《校碑图》。《校碑图》多达数十幅,行笔工整流畅,颇具古风。问世后,震动画坛,社会贤达、文人墨客欣为作题,其中著名人士有康有为、梁起超、张謇、郑孝胥、吴昌硕等。《校碑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甲午同庚千龄会"是1943年郑午昌、吴湖帆在上海发起成立的,支援抗日,参加者为社会名流属马者二十人,共1000岁,相集于上海榕园,以弘扬国粹的贸易方式抗日救国。其二十人为:梅兰芳、蔡声白、陈绍荪、秦清曾、张君谋、孙伯绳、周信芳、陆兆林、常名酒、张旭人、徐光济、李祖夔、吴湖帆、范烟桥、杨清磐、汪亚尘、陆铭盛、郑午昌、章君疇、汪长。
    书画艺术代代传发扬国粹转海外
    秦文锦家族是锡山秦氏家族中的艺术世家。秦廷标、秦炜立叔侄召集族人,收集家族图片资料,查阅了大量文献材料,奋笔逾年编纂了《锡山秦氏淮海公32世孙秦文锦世系纪事》。这是锡山秦氏家族十修宗谱后的首部支谱。锡山秦氏家族遍及全国各地以及国外,修辑支谱为大势所趋。该书的刊印为此带了个好头。值得借鉴。该支子孙现存30人,居无锡1人,上海6人,南京4人,北京1人,香港7人,美国奥斯汀3人,美国纽约2人,美国旧金山3人,英国伦敦1人,澳洲悉尼1人,瑞典斯德哥尔摩1人。
    秦廷棫(1917-1984),秦淦次子,字仲玄,号明之,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沪上著名肺科X光专家。精考古、收藏、摄影,被国际收藏界誉为"中国北方磁州窑系陶瓷器收藏第一人"。著有《中国古代陶塑艺术》、《中国瓷器的发明》、《磁窑的艺术》、《明代民间青花研究》和《战国-汉木俑品鉴》等。
    秦廷桢(1923-1988)秦涛长子,字欣伯。子一:炜立。女一。
    秦廷标(1930-),秦涛次子,高级经济师,离休后,专研书画艺术,曾出版画册《闲趣诗画》,与侄炜立合著《锡山秦氏淮海公32世孙秦文锦世系纪事》。
    秦廷栋(1932-),秦涛三子,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副理事长和江苏省园林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江苏的古典园林艺术》等。
    秦廷楷(1939-),秦涛四子,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秦芳(1925-),秦涛次女,电业局退休后专攻山水及工笔花鸟画,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老年书画协会理事。
    秦廷松,秦湘长子,曾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秦黛华(1955-),秦廷棫三女,著有《国际纺织品设计花型分析》、《家用纺织品设计指南》等。
    秦炜立(1951-),秦廷桢子。著有笔记集《砺笔漫存》,与叔秦廷标合著《锡山秦氏淮海公32世孙秦文锦世系纪事》。
    秦炎立(1960-),秦廷标子,著作有诗画集《故国吟咏》。
    秦蔼美(1982-),秦焜华女,香港籍,从事油画创作,2005年9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秦蔼美绘画作品展》。
    精英秦松龄四代五翰林
    松龄--道然--芝田→
    -惠畴→
    -蕙田(嗣易然)
    -实然(嗣松岱,第30支派)
    -祖然→
    -易然--蕙田--泰钧--泩--树棠--鸿远--国瑚→
    -明然→ -鼎钧→ -纯熙(无嗣)
    -寿然→ -复钧→ -鸿彦--国璋→
    -上钧→
    (一)青年才俊秦松龄仕途不顺文著名
    秦松龄,生崇祯十年丁丑(1637)六月十五,卒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五月初一,寿七十八。仲锡孙,德澄嗣子,德藻长子,字汉石,一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晚号恒斋老人、苍岘山人。邑庠生。中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江南乡试、十二年乙未(1655)19岁登史大成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丁酉(1657)21岁授检讨。寻以族姑逋粮案罢归。[十八年辛丑(1661)25岁,岁辛丑奏销案,起初无粮欠,忽挂籍江阴册中,当免官,则一族姑远嫁寡居,其亲党之所为。或请讼官辩雪。德藻(海翁)公命勿辩,曰孀姑子幼,辩之恐株连,穷达有命,不如安之。尊父命。]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38岁以贤能荐湖广军前效用,十七年戊午(1678)42岁,由大学士李天馥、侍郎项景襄、湖广总督蔡毓荣以博学鸿儒荐,召试一等,还原官,纂修明史,二十年辛酉(1681)45岁充日讲官起居注,江西乡试正考官,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修撰,二十三年甲子(1684)48岁升左春坊左諭德,充顺天乡试正考官。中流言蜚语罢归。是岁仁庙南巡过锡,幸寄畅园时尚未归。松期接驾,蒙询秦松龄,莫不就是尔一家么,垂问家世甚悉;仁庙六次南巡幸寄畅园,御书"品泉"二字,命勒石泉上,而以墨本赐之,蒙恩给还原品,长子道然奉旨随驾入京在九阿哥允禟府教书。以子道然赠奉直大夫,以孙蕙田赠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加二级,晋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兼理乐部大臣加一级。少好学,壮岁尝从军荆襄,总督蔡毓荣请于军中讲学,士卒无不耸听。及归里,耽研经训,尤深于诗,居惠山寄畅园,暇辄邀集故人遗老如王士祯等唱和其中。著有《书经日笺》、《毛诗日笺》、《春秋日笺》、《明史拟稿》、《东林书院入祀七贤传》、(康熙)《无锡县志》、《苍峴山人集》、《微云集诗余》、《苍峴山人文集》、《对岩集》、《苍峴山人文录》、《秦松龄集》、《然竹集》、《遂园褉饮集》、《微云词》、《玉山词评》。举乡饮宾。奉旨付国史馆,列文苑传。邑志、《江南通志儒林》有传。事实见《清一统志》。崇祀乡贤祠、惠山尊贤祠,配享惠山双孝祠。
    毓钧按:公七岁读中庸,闭目潜思良久,告其师曰:吾识性矣。十九官庶常。世祖章皇帝召试"咏鹤诗",有"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上指示阁臣曰:此人必有品,置第一。以逋粮案罢误归田。旋以博学鸿儒荐,御试复官,重侍讲幄,纂修明史。里居二十余年,研精宋五子书,笃志穷经,尤邃于诗。仿黄氏日钞之例,取欧苏王李程吕辅严诸家,以及明郝敬、何楷,近时顾炎武之言,互相参校。而以己意断之,不专主小序,亦不专主集传,遇有疑义,乃为疏解,亦不尽解全书,故称日笺。王渔洋感旧集注称公家有园、擅林泉之胜。罢官后,键户读书,与故人遗老唱和其中。与渔洋为同年友善,尝寄诗一编,题曰《寄阮集》。华希闵《剑光阁笔记》称公从军荆襄时,大将军延之讲学,乃谈性命之旨与忠孝大义。介冑之士无不悚听。平生于书无所不窥,于讲学则交睢州汤文正,于诗则交新城王尚书,于古文辞则交长洲汪钝翁、慈溪姜西溟。《锡山秦氏文钞》
    (二)道然儒林有名声《五礼通考》蕙田著
    秦道然(1658-1747),秦松龄长子,字雒生,号南沙。中康熙乙酉(1705)顺天乡试,己丑(1709)登赵熊诏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壬辰授编修,丁酉(1717)充日讲官起居注,江西乡试副考官,庚子改授礼科给事中,掌登闻院事。以蕙田本生父赠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加二级,晋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兼理乐部大臣。生顺治戊戌七月十一,卒乾隆丁卯三月廿五,寿九十。著有《泉南山人诗集》、《明儒语要》、《困知私记》、《泉南山人存稿》、《微云余响》。邑志儒林有传。子三:芝田、惠畴、蕙田。蕙田嗣易然后。
    秦蕙田(1702-1764),秦易然嗣子、秦道然三子,字树峯,号味经。太学生,中雍正乙卯江南乡试,乾隆丙辰登金德瑛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以本生父道然挂藩邸事系狱十余年,蕙田具疏陈请,上立释道然。是年给假治本生母丧,丁巳服阕,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京察一等加一级。辛酉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充顺天武乡试副考官。壬戌命在上书房行走,充会试同考官。癸亥四月升侍讲,六月升右春坊右庶子掌坊事,八月升通政使右通政,十一月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乙丑升礼部右侍郎,丁卯给假治本生父丧。戊辰服阕,补礼部左侍郎,庚午十月调刑部右侍郎,壬申转刑部左侍郎,甲戌协理算法馆事务,乙亥充经筵讲官,丙子署理乐部大臣,丁丑正月升工部尚书,四月署刑部尚书,五月兼理乐部大臣,戊寅补刑部尚书,己卯京察加一级,六月署理翰林院掌院学士,庚申恩科充会试正总裁,壬午京察加一级,癸未充会试正总裁,十月加太子太保,甲申八月奏请告病,恩旨准其回籍调理,不必开缺,卒于滄州舟次,谕祭葬,谥文恭,奉旨付国史馆列大臣传,邑志儒林有传,事实见《清一统志》及《清先正事略》名臣类。生康熙壬午十月十九,卒乾隆甲申九月初九,寿六十三。著有:《五礼通考》262卷、《周易象义日钞》、《仪礼约注》、《五礼通考杂辩》、《五礼通考序录》、《四声表》、《韵正》、《味经窝经说》、《观象授时》、《地理玄宗图说》、《天玉解义》、《味经窝诗文类稿》、《秦蕙田集》。崇祀乡贤祠、配享淮海祖祠、惠山双孝祠。子四:泰钧、鼎钧、复钧、上钧。女二:适刑部郎中嵇承豫、适侯选州判太仓州金塽。
    (三)四代翰林才济济保存文献秦涤尘
    秦寿然(1686-1763)字人鉴,号蓉溪,邑庠生,乾隆丁丑(1757)南巡,钦赐翰林院编修,有迎驾和诗。
    秦泰钧(1724-1792),秦蕙田长子,字汝夏,号静轩。太学生。乾隆甲子顺天副榜,中庚午顺天乡试,甲戌登庄培因榜进士。捐赡祖田二百亩。
    秦鸿远(1811-1869),原名梦熊,号致甫。附太学生。著有《恒斋诗稿》。
    秦国璋(1865-1923),字特臣,号涤尘。喜读书,手钞精缮工校之学,留心先人文献,偕族侄毓钧同辑《锡山秦氏文钞》6卷、《锡山秦氏献钞》8卷,著有《祖德录》、《秦氏名人小传》、《秦氏杂志不分类》、《寄畅园志》、《无锡藏书记》、《无锡先哲刻书记》、《涤尘杂记》、《涤尘丛考》、《涤尘泉话》、《涤尘联语》、《涤尘诗文集》、《寄畅园诗文录》、《锡山秦氏文献钞(一作秦氏文钞)》、《嘉会堂诗文汇编》、《春和堂唱和诗》、《涤尘诗话》、《淮海先生诗词丛话》、《淮海先生诗词丛话补遗》。住大河上宫保尚书第。
    平实出硕果人文见辉煌
    秦松岱(1638-1686),字赤仙,号灯岩。附太学生。少从族祖秦镛游,称东林都讲。著有《易学晰微》。邑志儒林有传,事实见《清一统志》。嗣子二:嗣松龄子实然,嗣松衡子舜燕。
    秦实然(1665-1753),字涑子,号讱庵。增贡生。乾隆辛未(1751)迎跸寄畅园,御制诗中九老中第二人。
    秦春田(1696-1783),字耕和,号溪隐。倡议捐赡族田一百亩,又鸠族人圭田、兆雷、鐄、泰钧等捐田三百六十亩,有秦氏义田记勒石义庄。临终遗命捐赡族田五十亩。
    秦鸿钧(1719-1784),字心陶,号世莱。著有《也轩笔记》。
    松岱--实然--春田--鸿钧--瀛--缃武--赓彤→
    -缃业--光简→
    -光祖→
    -光儒→
    -濂--缃文--昌焯→
    -烒→
    -沆--国楠--臻--宝瑚→
    -淳 -宝玑--铭光→
    -岐农→
    -□□(女)-顾赓明-顾毓琇
    -敦世--中行--昭华--家骢→
    -震钧 -丽茗--钱正英
    (一)大臣告归著述丰小岘秦瀛修邑志
    秦瀛(1743-1821),字凌沧,号小岘,晚号遂庵。廪贡生,中乾隆甲午(1774)顺天乡试。历任浙江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管钱法堂事务,以目疾乞休。捐义塾田八十亩。族中子弟无力延师者,量给修脯。著有《己未词科录》12卷,《小岘山人诗集》36卷,《文集》8卷,《遂庵日知录》8卷,《政余偶存》6卷,《梁溪杂咏》,《江浙诗存》,《梁溪竹枝词》,《金匮县志》40卷,及重编《淮海公年谱》6卷。嘉庆庚午纂修《无锡金匮县志》,多所校正,己卯主修宗谱。生乾隆癸亥,卒道光辛巳,寿七十八。奉旨付国史馆列大臣传,邑志宦望有传,事实见《清先正事略》文苑类,配享淮海祖祠。子四:缃武、缃文(嗣濂后)、缃承(殇)、缃业。
    秦沆(1757-1837),字小泗,号筠谷。临川县知县、直隶永平府知府。祀临川名宦祠。著有《临川续县志》14卷。邑志列宦望传。
    秦缃武(1771-1835),原名廷甲。字应榴,号省吾。少能文,善擘窠书,江西彭泽知县,殁于任。《彭泽县志循吏》有传,邑志列宦望传,著有《城西草堂诗集》4卷。
    秦缃业(1813-1883),字应华,号淡如。著有《虹桥老屋诗文稿》、《西泠消寒酬唱》,纂修《平浙纪略》、《浙江忠义录》。光绪庚辰(1880)总纂《无锡金匮县志》,同治壬申(1872)重修宗谱。
    秦国楠(1793-1825),字梅屿,号笠渔。明末,秦镃收集了家族文章,纂而未刊,书稿被毁。清道光年间,秦国楠再次采辑,又遭咸丰战乱,书稿无存。有文名。著有《鹿床诗稿》,见道光《锡金续志》卷10。抚缃武子臻。
    (二)进士翰林秦赓彤《锡金考乘》其妇刊
    秦赓彤(缃武三子)原名勲,又名丽昌,字汝采,号临士。郡廪生,中道光癸卯(1843)江南乡试,咸丰丙辰(1856)登翁同龢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己未(1859)散馆,授刑部主事奉天司行走,总办秋审处,己巳(1869)升广西司员外郞,记名御史加四级,授阶中宪大夫。著有《礼经学述》1卷,《先德遗闻》1卷,光绪《无锡金匮县志》40卷,《困知录》,《太极图说解》,《铁华仙馆时艺》2卷。
    公以古文世其家学,官京师时能本经术,析狱多所平反,上官知其才,以御史保存记名。遽乞假归,读其文,说理必精,修辞必洁,深得震川桐城之遗。归而主讲东林十余年,振兴文教,造就宏多,暇则莳花植木以杯酒为欢,淡嗜欲,敝衣蔬食,节缩羔币,先后捐修墓费五百千,宾兴费五百千,族中书塾费五百千。
    其妇周毓芳为周佩安先生次女。先生博闻多撰述。毓芳能读父书,藏其遗稿,咸丰庚申之乱,锡邑故家藏书毁于兵火殆尽,赓彤官京师,毓芳乃先期避乱,渡江北上,尽舍家具,惟奉秦氏先像及佩安先生手著遗稿以行,得免于一烬,而《锡金考乘》一书尤关两邑掌故,为周佩安先生毕生苦心,毓芳请为其刊。未几遘疾革,诏侄秦姚臣前,出私槖金与稿本授之付手民。故《锡金考乘》得以传世。
    秦臻(1821-1904),原名昌焘,字巳生,号茝风。任善后局事务,同仁、育婴、恒善三堂董事。著有《冷红馆诗》6卷、《文》2卷、《词》1卷。
    秦宝瑚(1841-1873),字禹臣,一字彝蓀。清外交官,著有《秋梦楼诗词草》1卷,待刊。
    秦宝玑(1843-1882),字姚臣,一字潜叔。能诗文,善真行草书,著有《霜杰斋诗稿》3卷,《竢实斋文稿》2卷行世。
    秦宝瓒(1854-1929),字岐农,原名宝琯。改宝瓒后以字行,更今名。本邑视学员兼劝学所总董,同仁、育婴、恒善三堂董事。工书画诗文,著有《遗箧录》4卷、《古泉图释》8卷,已刻,又《续释》2卷,《吉金韻录》5卷、《斟觚斋金石文考》2卷、《晚红轩诗稿》2卷、《半解录论说》1卷,待刻。
    秦光祖(1842-1866),字绳叔,号虎侯。工诗画、篆刻,著作有《虎侯诗存》。
    秦昌焯(1807-1865),字尔翼,号雪樵,著有《微云楼诗稿》。
    秦铭光(1876-1965),字仲实,号颂石。无锡图书馆馆长。著有《瑞春轩诗词稿》、《锡山风土竹枝词》。
    (三)擘窠大字秦敦世题额匾联遍城乡
    秦敦世(1862-1944),原名宝璐。榜名宝珉,后改今名,号湘臣。光绪乙酉举人,甲辰会试挑取誊录,国史馆校对,三品衔吏部考功司郎中,奏调宪政编查馆内阁印铸局,清史馆协修。名列梁溪七子,族祖缃业有梁溪七子吟。无锡市中市桥巷人,祖居无锡城中虹桥下,晚年号大浮老人。
    秦丽茗(1892-1979),秦敦世长女。夫钱夔,嘉兴人。次女钱正英,前全国政协副主席。
    秦敦世,辛亥革命后受聘于教育部,在北京创办国家历史博物馆,在馆20多年。大浮老人好读书,善诗文,擅长书法,尤工擘窠大字。题额匾联遍布城乡,为收藏家珍重。凡涉名胜古迹必有诗文,著有《辟邪香室诗文集》4卷,《大浮老人诗文钞》2卷。黿头渚气势磅礴的"黿头渚"三个大字的巨碑石刻屹立于渚上。原来巨碑石刻上有六个字,三个大字"黿头渚"和三个小字"秦敦世",在"文化革命"中,被人挖去了小字。文革后由当时国家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地区干事秦家骢,商量后在香港找到敦世的手迹"敦世"两字,传真给钱正英后,再寄给无锡重新补刻石碑上,"秦"字未找到手迹,由此缺了"秦"字。
    顾毓琇先生为大浮老人胞姐之孙。自述就读于清华时每得赴北京老人处常随侍,国文之基多多得益于大浮老人。顾毓琇先生1923年毕业于清华后赴美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仅用4年半时间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23岁发明《四次方程通解法》,26岁发现"顾氏变量",1972年荣获"兰姆金奖",是一位文理融通、博学多才的传奇人才。报刊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顾毓琇曾于1985年为重印《大浮老人诗文集》而特为作序。
    (四)叔侄同主东林讲席兄弟齐称梁溪七子父子共纂金匮县志祖孙协编秦氏宗谱
    叔侄同主东林讲席
    秦缃业字澹如,曾主讲东林讲堂。秦臻字茞风,亦曾主讲东林讲堂。秦赓彤主讲东林十余年。秦缃业为秦臻和秦赓彤之叔,故称叔侄同主东林讲席。
    兄弟齐称梁溪七子
    秦缃业有《梁溪七子吟》。梁溪七子之一的秦坚、字叔固,光绪戊子(1888)举人,拣选知县加一级。同邑的华若溪世芳、邓似周濂、裘葆良廷梁、杨范甫模、杨仁山楷、秦湘臣敦世与秦坚叔固共七人。秦坚与秦湘臣为族兄弟,故称兄弟齐称梁溪七子。
    父子共纂金匮县志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由裴大中、倪咸生等监修,秦缃业总纂,秦赓彤、丁培、秦臻、施建烈、秦宝玑、范钧六人分纂,吴汝渤等二十人分任收掌、采访、总校、分校、绘图等职,阅五年而成。秦氏有四人参加,其中秦臻与秦宝玑为父子。故称父子共纂金匮县志。
    祖孙协编秦氏宗谱
    锡山秦氏续修同治谱时,参加者有秦缃业、秦宝玑,秦缃业为祖辈,秦宝玑为孙辈。故称祖孙协编秦氏宗谱。
    (五)酉经蓉庄秦震钧寄畅法帖天下名
    秦震钧(1735-1807),原名应鎕,字酉经,号蓉庄。建秦氏义庄于第六箭河。增置田五百四十亩,庄之西偏又辟屋十数楹为塾。造就族中子弟。著有《景行录》、《临清守城日记》。
    嘉庆六年(1801),秦震钧将乾隆十八年御赐《三希堂法帖》20卷勒石后,又印秦观及历代名人书法墨迹,辑为《寄畅园法帖》,其中宋元明代秦观、虞集、沈周、邵宝、唐寅、文征明、董其昌等50人的书法60幅,汇为3册;清代秦松龄、严绳孙、汪士鋐、王澍、钱陈群、秦蕙田、刘墉等55人墨迹78幅,3册。刻石200余块,另有续帖55石,藏宝仁堂新第供家塾楷模,并公当世同好。《寄畅园法帖》名闻天下,使许多名人墨迹得以流传至今,但初印拓本无多,为海内外所珍重。
    在修复秦邦宪故居过程中,发现了20块碑刻,据网上报道,选录于下:
    "......这块碑刻的是晋代王珣(元琳)《伯远帖》,这块是放在祠堂内的秦氏先人像......这些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也是无锡地方文献研究的史料。昨天,面对一块块新近出土的古代碑刻,碑刻研究专家袁志洪兴奋地说。这些碑刻是在6月初秦邦宪故居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共计20块。20块碑均长近1米,宽为35厘米,碑刻书法或飘逸或遒劲,极具观赏性,其中6块被嵌进墙壁,另14块整理后平放在屋内。经鉴定,除秦氏先人像外,其余均刻于1801年,一部分是当时的主人秦震钧邀人翻刻的大量书法丛帖《三希堂法帖》节选,另一部分是秦氏聚集众工所刻《寄畅园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一部空前的大型书法丛帖,共收集魏、晋至明末135人的340余件作品。所谓‘三希'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元琳)《伯远帖》三件珍稀墨宝,乾隆珍藏‘三希'在养心殿堂内,故名‘三希堂',《三希堂法帖》是乾隆命人镌刻的集天下书法大成之作。乾隆曾将《三希堂法帖》拓本分赠给他的宠臣,秦家有幸得之,而且由于乾隆六下江南均进寄畅园游玩,秦震钧深感"皇恩浩荡"故翻刻。《寄畅园法帖》共计6册400余块,其中既有秦氏家族所藏珍品,也有秦家家史及相关情况记录。""历史上,无锡的刻帖在国内享有盛名,明朝无锡大收藏家华夏将其收藏珍品邀文征明父子临摹于石,请高手刻成《真赏斋帖》,号称当时刻帖第一,清末无锡所刻的《壮陶阁帖》又称为刻帖的‘殿后之作'。此前,秦氏所刻《三希堂法帖》、《寄畅园法帖》散落民间,碑刻博物馆、寄畅园等均有部分旧石收藏、展示。此番秦邦宪故居的发现不仅将进一步充实无锡碑刻艺术之林,丰富无锡史志研究的史料,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碑刻计划陈列于修复后的秦邦宪故居内,秦氏原物的光芒将使故居更放光彩。"
    瑞熙重葺园 家骢《千年史》
    松期--轩然--琓--文锦--雄涛--凤梧--炳宿--国均→
    -炳彪--国均--联奎--家懿→
    -家德→
    -家骢→
    -存然--圭田--鏊--灏--荣桂--拱辰--宝瑾--振镐--宏济→
    -彬→
    -铨--大霑--国标--兆荣--尧阶→



最新评论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5-3 14: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