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756|回复: 0

无锡锡山秦氏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锡秦氏为北宋秦淮海先生之后,其子处度公任常州通判,居武进县新塘乡(今雪堰桥乡),遂名秦村。南宁淳祐年间,十一世孙瑞五公从秦村迁至无锡胡埭,为锡山秦氏之始迁祖,其后裔递迁入城。明洪武年间( 1368- 1398),继陵公自秦村迁居无锡万安乡陡门里(今石塘湾陡门里),并侨寓北门容门里,为无锡陡门秦氏之祖。秦氏后裔在无锡分为几十派百多支,为无锡望族。这里仅涉及锡山秦氏,从锡山秦氏的渊源、人才、秦园、宅第、文献等几个方面作一简述。
    一、渊源久长
    锡山秦氏先祖可追溯到北宋文学家秦淮海先生( 1049- 1100年,名观,字少游),淮海先生与苏东坡等人多次游览无锡惠山,吟诗咏唱,为惠山的景色所倾倒,认为在此可 “俯仰佳览眺,悠哉身世忘。 ”愿意 “山阿相与邻。 ”淮海先生去世后,其子处度公(湛)实现了他的遗愿,将他的遗骨迁葬于无锡。历经风霜,长眠惠山九百年,至今为人们怀念。秦龙图墓在惠山第三坞擔勾坞与第四坞王家坞之间的山脊上,此山脊从惠山二茅峰自东北向西南迤逦而下至东大池所在之谷地,墓在此山脊的三分之二高度处。经考证,秦龙图墓的准确位置为东经 120度 14分 30秒,北纬 31度 35分 30秒,海拔 205.9米。
    锡山秦氏在无锡居住已七百多年。据《锡山秦氏宗谱》记载,南宁淳祐年间,淮海十一世孙瑞五公(讳惟祯)因淮海先生墓在无锡,自武进迁居无锡富安乡,入赘胡埭王野舟家,遂为锡山秦氏始迁祖。瑞五公有三子:伯容(字松隐)、仲益(字竹隐)、叔谦(字梅隐)。
    仲益子彦和(字遯轩),彦和子仲昇、叔昇及季昇。季昇子旭,号修敬,学者称贞靖先生,工于诗,寿八十五,晚年结庐惠麓,名曰碧山吟社,为碧山十老之首。沈周曾绘碧山吟社图,邵宝为之记。旭长子夔(字廷韶),明天顺庚辰进士,出知武昌府,累迁江西布政使,旭次子旦及三子仲孚侍父不仕,剜胸血,吮膝疮,被旌为双孝。廷韶子锐(字国英),太学生,官至浙江布政使,倡建秦淮海先生祠于无锡第六箭河凤光桥东善智寺旧址,邵宝有《淮海先生祠堂记》一文,载《无锡金匮县志》。
    叔谦字彦起,彦起子朴(字物初,号抱拙),寿九十三,其孙霖,霖生金。金(字国声)为弘治癸丑( 1493年)进士,迁山东布政使,擢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入为户部侍郎。嘉靖二年( 1523年),擢南京兵部尚书,寻召为户部尚书,六年春,乞休归。阅四年起南京户部召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再改任兵部致仕,寿七十八,赠少保,谥端敏。
    旦(字永孚,号养恬)子镗(字国和,号乐易)。镗长子淮(字伯川,号存赤),淮子禾(字子宝,号文桥),嘉靖癸丑( 1553年)进士,永昌知府,禾子燿(字道明,号舜峰)为隆庆五年( 1571年)进士,巡抚湖广。镗季子瀚(字从川),瀚子梁(字虹洲)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江西布政使。
    燿子四:埈(字懋纯,号太清)、埏(字太宁)、坦(字太鸿)、堦(字太函)。埈子三:伯钦(公安)、仲锡(公蕃)、叔铭(公盘)。仲锡子三:德澄(字以时)、德藻(字以新,号海翁)、备湛(字以雪)。
    德澄子松龄(字留仙,号对岩,晚号苍岘山人),顺治乙未( 1655年)进士,时年仅十九,改庶吉士,授检讨,康熙己未( 1679年)举博学鸿儒。有咏鹤诗曰: “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为时人传诵。著有《苍岘山人诗集》、《文集》各六卷、《毛诗日笺》八卷、《明史擬稿》四卷。松龄弟松岱,字灯岩,国子生,著有《蜀学晰微》二十卷。松岱子实然(字訒庵),贡生,寿八十九。实然子春田(字耕和),寿八十八,春田子鸿钧(字世莱,教授四方子弟,多掇科第)、龙钧、广钧、震钧、豫钧、凤钧。
    德藻生前五世同堂,有子六人,孙二十三人,曾孙五十人,玄孙百有六人,女合孙曾以下亦有四十七人。长子松龄嗣兄德澄,为老大房,子五:道然、祖然、易然、明然、寿然。次子松期(邳仙)为老二房,子五:始然、轩然、存然、起然、瑞熙。三子松乔(卧云)为老三房,子三:孝然、靖然、文然。四子松如(赤仙)为老四房,子五:宪然、敬然、恬然、荣然、景然。五子松虯(龙仙)为老五房,子四:纯然、修然、竹然、处然。六子慧航,无后。德藻孙辈加上德藻从子松岱之子实然、舜燕,析为二十四房。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道然(德藻孙)随驾入京,在九阿哥处教书,后为康熙己丑( 1709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编修,充值讲起注习官。雍正即位后,因藩邸事,下狱十四年,以子蕙田通籍后,陈情得释,寿九十,著有《泉南山人诗集》六卷、《明儒语要》四卷、《困知私记》一卷。
    蕙田(字树峰),本生父为道然,嗣易然,雍正乙卯( 1735年)举人,乾隆元年( 1736年)进士第三人,累官刑部尚书,积二十八年之力,著《五礼通考》二百六十卷,又著《味经窝诗文类稿》二十八卷、《周易象日钞》十七卷,建议古韻二百六韻并为一百七韻。子泰钧,孙泩。
    实然子春田,春田子鸿钧,鸿钧子瀛、濂、沆(小泗)、淳。瀛(字凌沧,号小岘),乾隆甲午( 1774年)举人,东巡召试赐内阁中书派军机处行走,升内阁侍读,迁户部郎中,出为浙江温处道擢按察司使,调广东迁浙江布政司使,陛见时奏请内用,补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改顺天府府尹,历任刑工户礼四部侍郎,迁仓场总督,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有《小岘山人诗文集》三十六卷、《淮海公年谱》六卷、《己未词科录》十卷。
    瀛子湘武、湘业。湘业(字应华,号澹如),道光丙午( 1846年)副贡,以盐大使分发浙江,改同知,洊升候补道,历署金衢严道两浙江南盐运司使,著有《虹桥老屋遗稿》,在浙时尝为《西泠酬唱集》、《消寒酬唱集》,主持编纂《无锡金匮县志》。
    德湛子松华(字瀛仙),贡生,授江浦县教谕,以孙勇均贵,貤赠文林郎内阁撰文中书,晋中宪大夫、山西平阳府知府通议大夫,陕西按察司按察使。松华子曾荣(字沂公),贡生,以子勇均贵,赠文林郎内阁撰文中书,晋中宪大夫、江西广信府知府,通议大夫,,陕西按察司按察使。曾荣子勇均(字健资),雍正甲辰( 1724年)中江南乡试考授内阁中书,乾隆己未( 1739年)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纂修礼书,稽察宗学,历任江西九江广信府、山西平阳府知府,山西内监试官,升陕西按察使。勇均子鼎云(字汾祥),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拔贡生,历任宿松如皋县教谕。鼎云子四:涵万、澄万(字郎轩,号仲渊,太学生)、润万、溥万。涵万子文楷,孙尧曦,曾孙国璋。国璋子昌镐,孙濬昭,曾孙宝林,为无锡图书馆馆长。澄万子文桢(字歧卿)太学生,工篆隶,精金石,同治壬申( 1872年)参与汇辑宗谱。文桢子尧勲(字子明),民国初年,曾与毓钧等反对将寄畅园分割出租,维护了寄畅园的完整。尧勲子任(字併夷),三皇街小学校长,主持西社建筑工程。任子通(字冠生),中国人民银行柳州分行副行长。
二、人才蔚起
    锡山秦氏发祥于明代方伯(夔,字廷韶,武昌府知府,江西布政使)、端敏(金,字国声,巡抚湖广,兵部、户部、工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中丞(燿,字舜峰,巡抚湖广)三公。
    锡山秦氏昌盛于清代顺、康、雍、乾、嘉五朝,有 “辰未联科双鼎甲 ”、 “高玄接武十词林 ”的佳话。 “辰未联科双鼎甲 ”指蕙田(字树峰,刑部尚书,著有《五礼通考》),为乾隆丙辰( 1736年)探花,勇均(字健资,号柱川,陕西按察使)是乾隆乙未( 1739年)探花,二人先后廷对第三,同为一甲第三名。 “高玄接武十词林 ”指高祖与玄孙前后相继有十人为词林,即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这十人是鉽(字克绳,号补念,顺治乙未( 1655年)会试第一,廷对第三,授编修)、
    松龄(字留仙。顺治乙未( 1655年)进士,时年十九)、道然(号南沙,康熙己丑( 1709年)进士,授编修)、靖然(字药师,号陶庵,康熙壬辰( 1712年)进士,授编修)、蕙田、勇均、鐄(字震远,号果亭,乾隆乙丑( 1745年)进士,授编修)泰钧(字汝夏,号静轩,乾隆甲戌年( 1745年)进士,授编修)、潮(字步皋,乾隆丙戌年( 1766年)进士,授编修)、泉(字继贤,号漪园,乾隆乙丑( 1709年)进士,授编修)。
    其中道然、靖然为均为松龄之子,蕙田是道然之子,泰钧是蕙田之子。另一说十人中有寿然、无鉽。或曰 “祖孙十词林 ”,指顺治乙未( 1655年)进士中鉽和族孙松龄二人同在翰林院,时称大小秦。据北京孔庙的明清进士提名碑统计,锡山秦氏有 33名进士。据《县志》、《家谱》、《诗钞》、《文钞》、《锡山游庠录》等文献统计,锡山秦氏有举人 76名。
    近代,锡山秦氏也出现过秦毓鎏、秦起、秦邦宪、秦古柳等名人。
    秦毓鎏( 1880-1937年),无锡城内小娄巷人。 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09年创办无锡第一份日报《锡金日报》。辛亥革命爆发后,秦毓鎏在无锡发动起义,光复无锡金匮二县,成立锡金军政府,任总理, 1912年奉召往南京任总统府秘书, 5月回锡任无锡民政署民政长,次年被黄兴任命为江苏筹饷处处长,任无锡县知事。 1927年任无锡县行政委员会委员长, 1928年复任无锡县县长。
    秦邦宪(博古)属锡山秦氏西关支, 1907年生于杭州,父雨农曾任律师, 1916年后因病寄居在大河上(今崇宁路 112号,现为秦邦宪故居)秦琢如家,邦宪幼年曾就读秦氏公学,无锡省立第三师范附小,后入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 1926年冬,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1930年回国, 1931年博古进入中共临时政治局,和张闻天、卢福坦组成常委,由博古总负责。 1933年在瑞金成立中共中央局,博古为书记、总负责人,年仅 26岁。 1934年六届五中全会被选为总书记。 1935年遵义会议后,担任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之职,代理总政治部主任。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博古先后担任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和中共中央组织部长,西安事变时,与周恩来一起代表中共中央赴西安进行谈判, 1939年博古任解放日报社长、新华社社长, 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 1946年和王若飞、叶挺、邓发等由重庆飞返延安时,不幸遇难,时年 39岁。译著有《共产党宣言》、《苏联共产党历史简明教程》、《卡尔 •马克思》等书。
    秦起( 1907- 1927年),积极投身工人运动, 1927年任无锡总工会委员长,为保卫总工会英勇牺牲。现城中公园有纪念铜像。
    秦古柳( 1909-1976年),幼喜欢书画,十四岁即作山水长卷, 1930年起,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武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中年潜心于华岩、石涛、石谿、朱耷等名家作品的研究,重视笔墨技巧和思想意境,晚年醉心于黄山,名山大川尽收笔下,艺术风格清脱俊逸、古拙浑厚。工书法,擅金石,尤精鉴别,富藏金石书画、汉砖晋瓦、秦汉魏碑、墓志铭等。
三、寄畅名园
    无锡惠山脚下,有一座著名的江南园林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又名秦园,锡山秦氏长达四百多年,是锡山秦氏对中国文物的一个重要贡献。
    明正德年间( 1506年- 1521年),历任礼、户、工、兵部尚书的秦金( 1467- 1544年),并二僧舍建造凤谷行窝。有诗《筑凤谷行窝成》,曰: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罥碧萝。峰高看鸟度,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逡为寄畅园之始。
    秦金之后,园归族孙秦梁( 1515- 1578年),嘉靖 39年( 1560年),梁与其父瀚对园进行修整,完成之后,瀚作 “广池上篇 ”、 “山成四首 ”、 “山庄鑿池口占 ”等诗,记载其事。
    秦梁之后,园再转而属秦燿( 1544- 1604年),燿为隆庆五年( 1571年)进士,曾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罢归后,全力改筑旧园,共得 20景,每景各赋五言诗一首。取王羲之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的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王稚登作《寄畅园记》详记之。
清初,寄畅园归秦德藻(字以新),顺治年间,秦德藻请造园高手张涟进行改筑,奠定了寄畅园显赫荣耀的基础。寄畅园布局得当,艺术手法巧妙,古朴清幽,各景均面山临水,相映成趣,全园以锦汇漪为中心,临水叠山若惠山余脉,引二泉伏流穿越假山,注入水池,建筑绕水而构,以借景、引泉、掇山、理水、古木取胜。
    康熙、乾隆前后十二次南巡时,均到此游赏或驻跸。康熙癸未( 1703年)南巡,幸寄畅园,康熙御书 “品泉 ”二字,命松龄刻匾于第二泉上。乾隆首次南巡,即喜欢寄畅园的幽致,认为 “江南诸别墅,以惠山秦园最古 ”,下令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名惠山园,后改名谐趣园。乾隆曾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现均已毁废无存,只有谐趣园和寄畅园一北一南,遥相辉映。乾隆十六年( 1751年)南巡,至寄畅园,锡山秦氏子孙百余人出迎,其中年长者九人合计六百五十七岁,乾隆写有 “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 ”的诗句,一时传为美谈。
    此后,寄畅园一直为秦氏所有。 1952年,秦氏后裔将寄畅园献给国家。
    寄畅园独擅山水之胜,深得借景之妙,同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诸景连成一片,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于世。 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无锡最早的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秦氏宅第
    锡山秦氏宅第集中在师古河(崇宁路)、中市桥巷、大娄巷、小娄巷等地,有多处精美建筑。解放后,其中多处被列为无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秦氏章庆堂、景福楼、秦淮海祠、秦氏对照厅、秦邦宪故居,有些被列为无锡市区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如秦氏宫保尚书第、秦氏文献之家、秦氏承志堂、秦氏宝仁堂等。
    秦氏章庆堂、景福楼在崇宁路 48号和 50号(按: 50号为秦古柳门牌号,现为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门牌号),是一组明式建筑,共六进,第一进为石库门,门屏上原有秦琼、尉迟恭像,第三进即大厅,厅上原有王澍所书 “章庆堂 ”匾额,倪承宽所书 “雅望堂深推仰岱,宏猷溥洽庆为霖 ”楹联。第六进为景福楼,取意 “景星庆云,百福骈盘 ”之句,中为天井,铺大方石板,砖木结构,屋顶曲椽、飞檐,楼下有卍字形连环栏杆,内部门窗、户格、裙板均精工雕镂,作 “方格眼 ”、 “满天星 ”等图案,楼上楠木窗镶嵌玲珑,雕 “孟母断机教子 ”、 “欧母画荻识字 ”、 “八锤大闹朱仙镇 ”等故事戏文。座北朝南和座南朝北,各有六架五开的二层楼房,因楼上楼下四面都有走廊,可以转通,又称 “转盘楼 ”。转盘楼是江南特有的建筑形式,章庆堂内的景福楼是无锡现存最早的转盘楼。 1
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现已无存)。
    秦淮海祠在崇宁路 112号,祀北宋文学家秦观,祠始建于明代。邵宝、尤楝撰写的碑记内记: “淮海秦先生祠堂者,先生十七世孙锐所建也 ”。清康熙年间重建,同治、光绪年间进行重修,有门厅、詠烈堂、享堂、碑廊。室内有明正德十四年邵宝撰写的碑和明清碑刻 3方。咏烈堂壁间,嵌有清代重刻的淮海先生像和南宋建炎四年追赠淮海先生为直龙图阁制词等石刻,另保存有明清石刻多方。 1986年被列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氏对照厅在无锡市区新生路 216号之 6,原是秦氏宝彝堂一部分,由于此厅在隔开假山处旧有 “杏花厅 ”,故称 “对照厅 ”。厅座北朝南,硬山顶,一厅二廂,内作五架梁,前后单步廊,前后金柱下有青石覆盆柱础,外包木罩。厅内方砖铺地,西次间槅窗为小方槅心,条环板雕刻人物故事。厅前是园,山石点缀的假山位于厅南面,衬配曲池小桥。厅堂厢房,配以园林小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水乡住宅特色。 1986年被列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氏宫保尚书第,在崇宁路 63号、镇巷 14号。为清代著名学者秦松龄、秦蕙田祖孙住宅,因蕙田官至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故其宅第称宫保尚书第,后改为嘉惠堂。
    秦氏 “文献之家 ”在崇宁路 114号和 116号。此宅先后为秦夔的寿安堂和秦梁的既翕堂。祖孙先后于此宅主持自修明弘治《无锡县志》和明万历《无锡县志》。故秦梁榜其门曰 “文献之家 ”。清嘉庆初年,为族人秦震钧居住,为宝仁堂东院,建有花厅、书房等。现存门造、大厅、花厅三进,构筑极精,院内四面环廊,前有院门与大厅隔断,院门清水磨砖,砖博缝顶,是少有的建筑形式。
    秦氏承志堂(崇宁路 92、 94号)、秦氏宝仁堂( 126号)也均列为无锡市区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承志堂为耐圃公(瑞然)始营之,其子介庵公(兆雷)踵成之,故名 “承志堂 ”。宝仁堂初为蓉庄公(震钧)购以建义庄者,后卜宅焉,内藏寄畅园帖,为海内外所珍重。
    西社位于城中公园同庚厅后,这座建筑虽不是秦氏宅第,却是由秦氏族人主持建筑的。清末侯鸿鉴在西门创办西师范,造就了不少人才。该校停办后,同学会于民国十年集资建西社,西社为方形小阁,砖木结构。由秦权及秦任主持建造。现存《西社落成记》刻石一方,长 82厘米,宽 41厘米,侯鸿鉴撰文,孙雏飞书。碑中记 “建筑工程由秦权及秦任共主其事 ”。
五、文献之家
    几百年来,锡山秦氏写有大量著作,除各人的专著以外,还为无锡留下大量典籍文献。
1、   无锡县志
    无锡的县志内容涉及地理沿革、城市建设、风俗习惯、名山名园、寺庙古迹,儒林文苑以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概况等,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料。明清以来,锡山秦氏多人参加编纂县志,有 4次编志任主纂,作出重大贡献。
    无锡的方志,最早的是宋代修纂的《旧经》《无锡志》(已佚)。元王仁辅撰成《无锡志》 28卷,后编为四卷。明景泰、弘治、隆庆、万历年间,修纂县志 3部,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修纂县志 6部。明隆庆六年( 1572年)无锡县知县周邦杰聘秦梁等纂修《无锡县志》,析目 24卷,万历二年( 1574年)完稿。
    清康熙二年( 1663年)吴兴祚在补无锡县知县期间,聘秦松龄、钱肃润主纂《无锡县志》,后因故中断。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知县徐永言聘秦松龄、严绳孙任总纂,书成于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全志凡 42卷 69门。嘉庆十七年( 1812年),无锡县知县韩履宠、金匮县知县齐彦槐倡修《无锡金匮县志》,委秦瀛主纂,记事至嘉庆十八年。这部合志凡 40卷,析 44门。光绪初年无锡县知县裴大中、金匮县知县倪咸生倡修《无锡金匮县志》,由秦湘业主纂,秦赓彤等 26人协纂光绪六年( 1880年)书成,此志 40卷,首一卷,附编六卷。
2、《锡山秦氏宗谱》
    了解自己姓氏知识和家庭渊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谱,家谱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百年来,锡山秦氏共修宗谱九次,保存了完整的家族史料。
    锡山秦氏为淮海先生十一世孙瑞五公之后裔,瑞五讳惟祯,由毗陵秦村入赘无锡胡埭王氏,遂为锡山支始祖。
    《锡山秦氏宗谱》创自锡山支六世孙金,《嘉靖戊子( 1528年)初编宗谱序》称: “吾宗先望会稽,后徒淮海。由赠龙图阁观始,子湛政和间通判常州,迁葬无锡之燦山,子南翁爰念祖墓在锡,乃籍晋陵新塘乡, ……瑞五秀才婿于邑之富安乡,所谓始迁之祖、继别之宗也。故谱以瑞五君始。 ”
    秦瀹《锡山秦氏全谱序》、秦梥《万历丙辰( 1616年)重修宗谱序》记载二修宗谱事,重编后改称全谱,凡卷二十三,分为十四集。秦镛《顺治庚子( 1660年)三修宗谱序》记: “若我秦氏始迁之祖有三:处度君始迁毗陵之祖也,瑞五君始迁无锡之祖也,遯轩府君始迁邑城之祖也。 ”列出宋元世系谱图。秦松龄也有序。秦松期《康熙甲午( 1714年)四修宗谱序》。秦蕙田、秦仁《乾隆丙寅( 1746年)五修宗谱序》。秦树瑚、秦雄飞、秦泰钧《乾隆甲辰( 1784年)六修宗谱序》。秦瀛《嘉庆己卯( 1819年)七修宗谱序》。秦湘业《同治癸酉( 1873年)八修宗谱序》,此谱封内记为 “同治壬申( 1872年)重辑 锡山秦氏宗谱 癸酉秋覆校 ”。民国丙寅( 1926年)开始第九次修宗谱,谱成于戊辰( 1928年),此谱封签《锡山秦氏宗谱》。封面有 “全谱共十七册正谱十六册附谱一册 ”长方印,封内为 “民国纪元丙寅重辑 锡山秦氏宗谱 戊辰秋覆校 ”,系锡山秦氏最近一次修谱,全谱共十七册。
3、《寄畅园法贴》
    嘉庆六年( 1801年),秦震钧将乾隆十八年御赐《三希堂法贴》二十卷泐石后,又鉤印淮海先生及历代名人书法墨迹,得若干种,辑为《寄畅园法贴》,将宋元明代淮海公、虞集、沈周、邵宝、唐寅、文征明、董其昌等 50人的书法 60幅,汇为三册,清代秦松龄、严绳孙、汪士鋐、王澍、钱陈群、秦蕙田、刘墉 55等人墨迹 78幅,亦得三册。刻石二百余块,另有续帖五十五石,藏宝仁堂新第,供家塾楷模,并公当世同好。
    《寄畅园法贴》名闻天下,但初印拓本无多,颇为海内外所珍重。许多名人墨迹由《寄畅园法贴》流传至今。初刻残石数块现藏寄畅园内, 20世纪 80年代重刻之《寄畅园法贴》嵌寄畅园壁廊,惜已失原貌。
4、《锡山秦氏诗钞》、《锡山秦氏文钞》
    艺文分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则有总集别集之分。自《昭明文选》撷汉魏晋诸代之文词之精华,名之总集,《唐文粹》、《宋文鑑》等袭之,均为按朝代划分之总集。有以地断者,如《成都文类》、《吴都文粹》等。然以家庭之著述汇集成编者,即有之,也不过三五人或十数人而止,而《锡山秦氏诗钞》汇集宋元明清之锡山秦氏家族成员 242人的诗篇、《锡山秦氏文钞》汇集宋至民国之锡山秦氏家族成员 123人的文章,为海内名族之鲜见。
   道光己亥( 1839年),秦彬辑《锡山秦氏诗钞》,自宋至清,有专集者录其集,无专集者搜罗其遗篇,共得《前集》八卷,记载宋元明代 74人的诗篇,《今集》十卷,收集清代 168人诗作,二集共包括 242人的诗钞。
民国十九年( 1930年),秦毓钧辑《锡山秦氏文钞》,共十二卷,汇集宋元明清至民国之 123锡山秦氏人的文章 493篇。
   《锡山秦氏诗钞》、《锡山秦氏文钞》内容广泛,不仅有五言诗、七言诗、奏对、序跋、赠答、散文、论文等多种形式,而且记载大量事迹、典故、墓铭、传记等,对了解历代的历史、文化、地理、风情、人物等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
    上面,简要叙述了锡山秦氏的发展历史。据统计,目前无锡的秦氏后代有四五千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无锡建设作出贡献。散居全国各地和海外的锡山秦氏后裔也都十分关心无锡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籍华人秦家骢借助家谱的帮助,到大陆寻访九百年前的祖宗陵寢,费时三年,写出关于锡山秦氏的《秦氏千秋史》,在海内外广为流传。至今,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我国台湾省等地的秦氏后裔,陆续不断到无锡寻根问祖。
据统计,锡山秦氏先后累计有数万为之多,有关的史料也极为丰富,但由于许多文献现已佚失,现存的资料也散布多处,有些典故的记载不一,有待研究。本文挂一漏万,谬误难免,敬请指正。存的资料也散布多处,有些典故的记载不一,有待研究。本文挂一漏万,谬误难免,敬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11-23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