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5|回复: 0

浅谈印塘秦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印塘秦氏

    元朝末年,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的暴政统治。其中以朱元璋率领的这支起义军最具韬晦,他们趁元军全力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立足江南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抗击元朝的中坚力量,最终推翻了元朝。
洞庭秦氏十一世秦衍字应军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并获战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赏有功将士,应军公因此获封屯长卫之职。
    明朝政府给每一个驻军卫所划分一定数量的田地,让其卫所的军士们自己耕种。军士们耕种所获除缴纳一定数量军粮以外的剩余均归军士私人所有。军士们平时务农,战时为军。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朝政府为了便于管理,把天下百姓按职业划分三大户籍,分别是民户、军户和匠户,还严格规定了户籍的地域性和世袭性。屯长卫职属于军户,由后代世袭。应军公去世后由其子孟德公袭位,孟德公没有子嗣,按照大明户籍管理办法需由侄子继承。孟德公有七个侄子,分别讳:谅、记、、诚、谌、谔、誌。
    誌公字文瑞号颐庵,明朝正统八年出生于洞庭西山秦家堡(今苏州市金庭镇秦家堡)。文瑞公精明干练善经营,印塘秦氏谱载文瑞公在西山“置园广里许、植橘数千株、桑数百株”,可见家道之殷实。文瑞公去长沙以前在西山娶原配蔡夫人生二子,分别讳璧、亢。家道殷实,妻贤子孝,按说该在家乡享受富贵与天伦。可文瑞公将全部家产悉数留与长次二子,赤手空拳于明成化年间赶赴长沙继承叔父孟德公屯长卫职。至于出自何种原因兄弟间由文瑞公承袭屯长卫职,今已不可知。
    文瑞公到长沙后看到印塘这个地方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块风水宝地,甚是喜欢,便安家于此。经过几年经营累积逐渐富裕起来,后又购置了更多田产,每年上缴军粮四十八石,富余更甚。由于明朝户籍管理的严格性,百姓只允许在生活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远游,尤为军户更严格。文瑞公背井离乡,创下如此家业,可惜山高水远,故土难归,再者家乡妻儿也有产业维持生活。最重要的是印塘确实是个好地方,是个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因此文瑞公便在长沙又娶了二房刘夫人,生一子讳远,文瑞公因此成为印塘秦氏始迁祖。
    文瑞公当年确实没有看错那块风水宝地,如今远公后裔人丁兴旺,后裔丁口已逾万余。印塘秦氏早期人丁并不兴旺,直至印塘六世以后才逐渐兴旺起来,到印塘十派已有四十人传承,这以前因没有修家谱,宗亲信息缺失,肯定还有外迁的失考宗亲,如今应该也是很多人丁传承。
    印塘支本是军户出生,历代不乏军事人才,最为杰出的是清朝初年征苗有功授定国将军的又孔公和光绪年间封赐建威将军的怀亮公。还有一位近现代与刘伯承将军并肩的秦汉三将军,汉三将军与刘伯承将军共同组织和指挥了一九二六年的泸州顺庆起义,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南昌起义打下了基础,有史学家称这是南昌起义的预演。
    印塘秦氏世代从戎,保家卫国。清朝末期长毛反贼到处为患。当时清军的精锐是湘军,湘军精锐部队李续宾部则大多来自宁乡县及周边几个县,印塘秦氏宗亲有很多都参加了李续宾的队伍。1858年由于李续宾的轻敌大意,错误的把六千多人的队伍带进了敌军腹地四五百里的安徽肥西县三河镇,遭到了太平军将领李玉成、李秀成以及捻军共两万多人的包围。由于敌对双方兵力悬殊,再加上李续宾部已连续作战三十二天没有修整,枪炮弹药消耗殆尽,所有六千多人全部战死,其中就包括印塘秦氏二十七位先烈。与太平军战争中,还有几位花翎总兵、参将和蓝翎都司也分别战死在湖北武昌、汉阳和襄阳。多少可歌可泣的先烈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印塘秦氏的壮烈篇章!
    今年八月上旬末,炎炎夏日偶得几天凉爽。我同洞庭秦氏宗亲会几位宗亲一同拜谒了印塘秦氏祖居地,长沙望城的光明村。这里是我家自文瑞公到我高祖光锤公共十四代先祖们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当我踏上祖居地土地的那一刻,我的整个心灵变的无比虔诚,几欲跪地亲吻那生养我祖先的热土。
    在祖居地宗亲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瞻仰了印塘始迁祖文瑞公和始祖婆婆刘夫人的长眠之所仰山庙山和鹅形山,这两块宝地风水极佳。
    文瑞公墓地的正前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自远方缓缓流到山前犹如舞者般摆了几个优美的造型后自山的右侧向左环山绕行半圆后再向东北方向流入湘江。鹅形山犹如一只大鹅伸长脖子将头插入印塘之中喝水,印塘秦氏始祖婆婆就长眠于鹅头之上,风水上水代表财,难怪我们宗亲中有那么多事业成功人士。我虽不懂风水,但见如此两处佳境,再联想如今的文瑞公后裔之兴旺发达、枝繁叶茂,不禁对文瑞公眼光佩服的五体投地!

少游公三十四世印塘支载派心健
谨僎于公元二零一六年中元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11-23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