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54|回复: 0

秦氏笃亲堂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秦氏概略
秦氏分三大支:
一: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裔,王族子孙以国为姓。集居于甘肃甜水一带。
二:出自姬姓、文王之后裔,以邑为氏。集居于山西、山东一带。
三:罗马帝国人遣使来中国,有留居不归者,以国为姓。集居于黄河以北。
秦氏分四大郡:
一:天水郡:伯益之后裔
二:太原郡:文王之后裔
三:齐郡:文王之后裔
四:河内郡:罗马帝国人

秦氏分六大堂:
1:三贤堂:孔门四贤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古时三为多。
2:乐善堂:孔子因夸奖秦氏好道乐善,又叫“乐善堂”。
3:养真堂: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又叫“养真堂”。
4:忠孝堂:因唐开国元勋秦琼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5:淮海堂: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起名“淮海堂”。
6: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注:我始祖出自赢姓,伯益之后裔,属(天水郡—淮海堂—笃亲堂)。

我始祖来源
一世祖秦观
秦观(1049-1100),宋仁宗赵祯        皇佑元年        公元1049年        己丑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居士,是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父秦元化,母戚氏,妻徐文美(今湖南宁乡县人氏),生一子秦湛,字处度,号济川。
观—1湛—2南翁—3烈—4师古—5宗迈—6逊—7仪—8孝光—9凤—10锦—11信—12政—13伯诚(携二子由河南固始县—福建怀安县)—14克中公(今福州市古田)—14克明公(由福建怀安县—江西太和县—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15良—16梦—17贳—18忠—19志—20文—21仲—22伯—23汝—24兴—25再—26秀—27大—28德—29朝—30廷—31世—32泰—33迪—34光—35载—36锡—37永—38笃—39庆—40贻—41谋—42新—43作—44述—45宏—46先—47泽—48高—49华—50启—51达—52人—53国—54强—55昭—56政—57和—58民——59富—60广—61安—62平—63恩—64深—65联—66芳—67谱—68义—69重—70远—71昌—72宁。

元一世祖克明公
我始祖克明公(约1311元至大四年生),秦观第十三世孙伯诚公之次子。同其父由河南固始县—福建怀安县—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千秋乡于洪武二年(1368)奉昭填湖广,携子孙三代仆从迁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古塘观山上开基发迹。

我法祖来源
法祖大郎公
法祖大郎公(约1341元、至正元年六月十九子时生),据族谱记载,也据族人口传;我法祖原本尘世凡人,修炼道法,并无家室,云游苍田,传道授业,普渡云生。凡身之姓为秦氏,某日途经我始祖发迹之所,两祖相见畅言,尤是宗亲,更为亲切,并留居其所,安心修炼。历代口传老湘乡县曾有七十二信郎上苍拜法,其中三十六郎(包括大郎公)拜法成功,修身为神,剩余三十六郎回归凡尘。法祖神像失窃多年,后寄居吴姓庄园。于民国四年(1915)我族先人将神像迎归宗堂、奉于老祠。自此法祖念亲之德,全受我族香火,祈祷多方,普济黎庶。神通浩大,造化包藏,至诚有感,获福无疆!

笃亲堂释义
笃;释:忠诚,忠实,忠爱之意
亲;释:有血缘,同祖宗者为亲
寓:“唯亲者至上,为忠孝诚实
合:我始祖期望家族后裔和睦团结,相互关爱,从善至亲,共同发奋图强。

派别字辈诗歌
1代晚、2代良、3代梦、4代贳、5代忠、6代志、7代文,8代仲、9代伯、10代汝、11代兴、12代再、13代秀,14代大、15代德、16代朝、17代廷、18代世、19代泰,20代迪、21代光、22代载、23代锡、24代永,25代笃、26代庆、27代贻、28代谋、29代新,30代作、31代述、32代宏、33代先、34代泽,35代高、36代华、37代启、38代达、39代人,40代国、41代强、42代昭、43代政、44代和,45代民、46代富、47代广、48代安、49代平,50代恩、51代深、52代联、53代芳、54代谱,55代义、56代重、57代远、58代昌、59代宁。

安顺忠福公派下考究资料
湘考究人:秦汉,双峰县笃亲堂汝锡房第23代锡成建平氏
黔考究人:秦发忠,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发忠氏

缘起:
始祖晚子公,字克明,明洪武三年(1370)由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千秋乡紫陂集圳上奉诏迁居今湖南双峰县洪山殿镇古塘村。
一代:晚子公生一子良少
二代:良少生一子梦隆
三代:梦隆生一子贳公、一女韵梅配杨氏祥公
四代:贳公生五子:忠福、忠禄、忠远、忠应、忠贵
五代:忠福公生四子:志荣、志华、志富、志贵
六代:志荣、志华、志富、志贵(四公赴贵办军,志荣、志华两房无续载)。
志富公生四子:文元、文腹、文佐、文景(四房无续载)
志贵公生二子:文蔚、文虎
七代:文蔚公生一子:仲四
文虎公生一子:仲钊
八代:仲四公生二子:伯杰、伯傲
仲钊公生二子:伯魁、伯登(此两房无续载)
九代:伯杰公生二子:汝松、汝柏(此两房无续载)
伯傲公生三子:汝栋(无续载,但注有后)汝梁(无续载)汝斌
十代:汝斌公生一子:兴一
十一代:兴一公生“再锦”(兴一公自威清卫所回湖南后卒葬古塘湘子山星子脑贳公墓右)
十二代:再锦公(为安顺开基始祖)

资料1:据大明中原总督明代部分地名考:大明行政区划--贵州行省以及卫所,威清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析贵州卫置威清卫于威清站。万历三十年(1602)并属安顺军民府节制。威清卫:(今安顺、清镇市一带)。
佐证:确定我族先人迁入地为(今安顺、清镇市一带)。

资料2:湘据我族谱注典故:时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端月一日,贳公与妹夫杨氏祥公联族盟云:“秦杨两姓义重一门,世不晰户,代不缔婚,念厥宗祖,长尔子孙,援及千亿,盟以永存。越洪武二十二年己巳两姓共派家丁赴贵州威清卫左所办理军务。
资料2:黔据秦发忠搜集明史:大明王朝建立初期,战乱频频,国内局势极不稳定。云南边陲更是动荡不安。洪武六年(1373)派使臣王袆、七年(1374)遣元威顺王子伯伯、八年(1375)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先后三次出使云南,征服未果,于洪武十四年(1381)任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候兰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再次出征云南。年底抵达普定(即今安顺)。夺取云南,前后仅用了三个来月时间;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傅友德、兰玉班师回朝时,还不断有叛乱发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云南稍稍平定,东川又起叛乱,而且来势还很凶猛,朱元璋不得不第二次任命傅友德,沐英、陈恒位左右副将军,讨伐东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七月,局势才稍有缓和。《太祖洪武实录》卷192),黔中安顺历来素有“黔之喉,滇之腹”的美称,也说明这是明军南征云南的必经之路,他们在威清卫所(今安顺城)屯兵后,朱元璋考虑后方粮食的供给困难,30万人的衣、食、住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那时,朱元璋果断采取自给自足的安抚政策,鼓励和调派百分之七十的官兵驻扎农村开垦,只留百分之三十的军队住守城市,这就是当年朱元璋采取的屯田制;考虑到屯军长期远离家乡故土,必对故土、亲人满怀眷恋之情,为了安抚调配到农村的官兵,朱元璋允许家眷移民,为防止曾被镇压的少数民族叛乱和偷袭,在每个屯居地修建碉堡,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屯堡。(清)《安顺府志□风俗志》说:“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家口随之至黔。”民国《平坝县志》说:“明曰屯堡者,屯军驻地之地名也…”
佐证:1:在时间上非常吻合,同是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年(1388-1389)。
2:在地点上非常吻合,同是贵州威清卫所。
3:在事实上非常吻合,同是办军征乱,带家眷屯兵后世居于此地。

资料3:湘据我族谱注:时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端月一日,贳公与妹夫杨氏祥公联族盟云:“秦杨两姓义重一门,世不晰户,代不缔婚,念厥宗祖,长尔子孙,援及千亿,盟以永存。越洪武二十二年己巳秦、杨两姓共派家丁赴贵州威清卫左所办理军务。
资料3:黔据秦发忠搜集口传:周官共有洪、胡、周、秦、杨、鲍六个大姓家族,还有凌、金、汪、余等小姓家族。据有关周官村的历史记载,以前在周官大庙门口有一块碑记,记录了当时周官的家族盛世和先后历史,进村道路及寨门修建的捐资情况和地盘所归属,只是文革时期全部被毁。唯有的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语“洪胡周,项本金,秦杨二姓随后跟。”当地译曰:“周官最早本地人是项姓家族(现已无后人),洪、胡、周三姓家族先进入周官,秦、杨两姓随着又进入周官定居。调查中,问及祖籍时,整个周官人没有一个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的,就只知道是傅友德大将军率兵征南时跟随征南大军过来的。
佐证:
1:在人物主体上分析秦、杨两姓人丁都是同时迁出同时迁入的,非常吻合。
2:在事实主体上分析秦、杨两姓同是为国家办理军务的,非常吻合。

资料4:湘据我族谱注字辈:
资料4:黔据祖宗单注字辈:
我族:晚良梦贳忠志文仲伯汝兴再秀大德朝廷世泰迪光载锡永笃庆贻谋新作述…………
黔族:再家国登座应先春兴培朝廷发富贵礼仪志伦仁…………
佐证:
1:黔族始祖的“再”字辈是原来的老辈,之后的字辈为后人编撰,那么“再锦”刚好衔接我族第十二代的“再字辈”,非常吻合。
2:据我族谱注十一代“兴一公”(自贵州葬回湖南之后和贵州的“再”字辈就失去联系了。)我们可以假设为黔族始祖“再锦公”系我族第十一代“兴一公”失去联系的儿子。非常吻合。
3:湘贵两支“再”字辈的生卒时间:成化-宏治-正德(1465-1488-1521)

开县文祀房朝俞公迁徙繁衍史
克明公配邹氏—良少公配某氏—梦隆公配汤氏—贳公配唐氏—忠远公配汤氏—志彬公配贺氏—文祀公配钟氏—仲宣公配刘氏—伯洗公配刘氏—汝俊公配刘氏—兴礼公配陈氏—再辉公配成氏—秀晃公配余氏—大宋公配李氏—德恒公配童氏—朝俞公字上毅生于乾隆十四年十月十六卯时生配彭氏—(廷英公配廖氏、廷畏公、廷绣公、廷桂公)于乾隆三十三年湖广填川携妻子迁开县太平寺繁衍开基—(世明公配袁氏、世玥公配谭氏、世斗公配文氏、世扬公配廖氏)—(泰财公配刘氏、泰稷公配邓氏、泰良公配杨氏)—(迪文、迪盛、迪真、迪祥、迪春、迪祯、……………)—(光……………..)—(载………..)—(锡…….……..)—(永………..)—(笃………..)
备注:虚线空处,提示遗录,因暂无考究,勿敢编记,请本房子孙补充完善!

万州汝银房泰易公迁徙繁衍史
克明—良少—梦隆—贳公—忠远—志彬—文祖—仲兴—伯万—汝银—兴宗—再治—秀桂—大福—德懿—朝达—廷烈—世冶公字兆平生于雍正九年(1731)十一月二十二日亥时,配胡氏生于乾隆元年(1736)七月初九巳时,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八月负母携妻、子泰易、泰新三代人迁湖北宜昌府东湖县—泰奇配张氏留湘奉祖、泰新配胡氏定居湖北宜昌东湖县黄土坡、(泰易字克胜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初一戌时配周氏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月初十子时,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湖北宜昌东湖县黄土坡迁重庆夔州府万县大周镇莫家山蚂蝗湾开基—迪稷、迪谟两房无续,迪诚、迪志、迪注、迪训四房分支…………………

云阳县文祀房朝轨公迁徙繁衍史
克明公—良少公—梦隆公—贳公—忠远公—志彬—文祀—仲宣—伯洗公—汝俊公—兴礼公—再辉公—秀晃公—大宋公—德策公—朝轨公—廷魁公、廷推公、廷捷公于乾隆年间迁云阳县繁衍开基
备注:虚线空处,提示遗录,因暂无考究,勿敢编记,请本房子孙补充完善!

湖南堑圹秦、杨氏合族发迹史
始祖晚子公,字克明,约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明洪武三年(1370)祖孙三代由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千秋乡紫陂集圳上奉诏江西迁湖广,落籍今湖南双峰县洪山殿镇堑圹村。时处人烟稀薄,邻古塘有杨姓定居,不知何也迁于次此地。秦杨和睦共处,相依相衬,如同一家。
一代:晚子公配邹氏生一子良少
二代:良少公配某氏生一子梦隆
三代:梦隆公配汤氏生一子贳公、一女韵梅敖婿杨祥公
四代:贳公以允配唐氏生五子(忠福、忠禄、忠远、忠应、忠贵)。因韵梅敖婿杨祥公未育男丁,为续香火,故抚兄之次子(忠禄公)为子
五代:忠禄公抚杨祥公后改名为(添禄公)配卢氏为古塘杨姓为开基始祖,生五子。
时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端月一日秦、杨两姓合族,圈地平分。贳公与妹夫杨祥公祭祖联族,并盟云:“秦杨两姓义重一门,世不晰户,代不缔婚,念厥宗祖,长尔子孙,援及千亿,盟以永存。越洪武二十二年己巳(1389)两姓共派家丁赴贵州威清卫左所办理军务。
六代:志兴、志清、志高、志忠、志亮(杨氏自此分五房发迹)

秦、杨两姓历代字辈对照表
秦:晚良梦贳忠志文仲伯汝再兴秀大德朝廷世泰迪光载锡永笃庆贻谋新作述宏先泽高华启达人国强昭政和民富广安平恩深联芳谱义重远昌宁
杨:—淑继祥添志礼浩伯汝兴荣承大贵朝廷世泰迪光载锡永笃庆贻谋新作述宏先泽高华启达人国强昭政和民富广安平恩深联芳谱义重远昌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11-26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