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25|回复: 0

海曲秦家“十大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曲秦家“十大支”
海曲秦氏,耕读世家,照邑大姓,一方望族!
【1】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秦”姓,约3300多万,占汉族总人口0.26%,居各姓氏第78位。源出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正》载,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鲁国,裔孙以公族大夫者食采秦邑(今河南省范县北),后人以邑名“秦”为氏。
二是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史记·秦本纪》、《元和姓纂》记: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因吃燕子蛋而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嬴姓。伯益后人非子以善畜牧,为周孝王养育良种马,受封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称秦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公元前206年,秦亡,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秦姓。伯益即成秦姓得姓始祖。
三是出自外族。古代,大秦(罗马帝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如大秦商人秦论,公元 226 年由海道抵吴,谒见孙权,后归吴国,子孙姓秦。
四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如清之穆颜氏、金等。同时,国内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也有改为秦姓的。
海曲秦氏,属明初移民,自“东海”而迁日照。故初修《海曲秦氏家乘》时,秦氏八世秦国桢在《序》中述:
我始祖自明洪武间由东海迁于照邑之团岭铺。
在秦氏《家训八则》中,秦氏十一世秦崇先记:
吾家自东海占籍于照三百余年矣……
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从“东海”来日照之前,秦氏远族的“根”在哪里?
虽目前此已不可考,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秦玉昌先生在《秦士文及东蒙秦氏考序》中记:
东蒙秦氏为山西籍西晋太常博士秦秀之后。洪武年间,随国之移民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单县张集乡黄堆集村。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惠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围绕削藩护藩展开了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千里华夏生灵涂炭。建文四年,秦能兄弟三人在避乱中失散。兄长秦能流落到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北楼村安家。二弟秦旺漂泊到山东省日照定居。三弟秦迪流浪到山东省禹城立业。
继续前推,秦秀是西晋时人,属“嬴姓秦”之后,其父秦朗。《晋书》中,秦秀是入了“直臣传”的――“性忌谗佞,嫉之如仇!”但《魏略》则把秦朗放到《佞幸传》。故今人在《说起杜氏,就要说说秦朗》中仍感慨:
佞幸的父亲,却教养出一个直臣的儿子……秦秀坚持自己的主张,不避权贵。奢侈骄横的大功臣何曾死,秦秀主张谥为“缪丑”。奸险祸国的贾充死,秦秀主张谥为“荒”。不过,朝廷都没有同意,还是给这些重臣以美谥。朝廷对这些德行有亏的大臣身后名声的包庇,让西晋社会世风日下,令正直之人痛心疾首。齐王攸归第,王濬灭吴后被王浑构陷,秦秀也频频上书直谏。由于太正直敢言,秦秀多次触了皇帝的逆鳞而被罢免,一个博士居然当了二十年都没有升职……是秦秀自己选择了也坚持了的人生吧。
如按秦玉昌先生所考,“海曲秦”的始祖有可能是“秦旺”,可遗憾有二:
一是在历次所修的《海曲秦氏家乘》中,对“海曲秦”与“蒙阴秦”和“禹城秦”的关系皆无记载。
二是在《海曲秦氏家乘》中对始迁照邑的秦氏始祖的记述是“讳失记,明初自东海徒居照邑之团岭埠。”而“东蒙秦”明初移民之路是:山西洪洞――山东 单县――蒙阴。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时间差”――“海曲秦”迁至日照的最初年代,今之日照秦氏族中相传乃明“洪武二年”,而在秦玉昌先生的考证中是“明建文四年”之后。“洪武”是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建文”是朱明王朝第二代君王朱元璋长孙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洪武二年”是公元1369年,““建文四年”是公元1402年,前后相差33年!
如此,可推理为二:
(1)“蒙阴秦”记述确切,“海曲秦”与“蒙阴秦”和“禹城秦”同宗,“海曲秦”的始祖是秦旺。这是因“蒙阴秦”发家很早,《秦士文及东蒙秦氏考》中记:“东蒙秦氏忠厚立世,勤俭传家。至二世秦敬,家况已日渐宽裕。时值称颂的是……秦纮……于景泰二年举进士后,累官至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成为明代中期名臣。至三世秦复安(字处士),家境更加富裕。到四世秦纪(字珠谷),已是富冠东蒙。”大户人家,所记、所传自然准得多。而“海曲秦”发家是在五世,修谱是八世,其时对始祖的初迁时间已模糊不清,于是随了大流,从了周围多数旁姓始迁日照的时间。
(2)明建文四年迁至日照的“秦旺”与“海曲――团岭铺秦”之始祖无任何关系,是前后相继来日照落脚的同姓之人。
从“蒙阴秦”与“海曲秦”的家谱看,“蒙阴秦”始修家谱是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秦士文及东蒙秦氏考序》载:“清雍正已酉年,蒙阴秦氏自修家谱,尊秦能为东蒙秦氏之始祖。”而“海曲秦”始修家谱是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曾官至东都御史、按察史、福建布政使的秦国龙还特意在《跋》中说明“海曲秦”之所以迟迟未修谱,是因:
吾族素寒,旧无谱。其无谱也,非先人未及为也。溯始祖自东海来占籍于照,及今才十世耳,数世以前,一父之子、一祖之孙,落落可指数也,则不必谱。
既然“落落可数也”,那漏记的可能也不会太大!
【2】
明初迁至照邑后,海曲秦氏落脚团岭埠,即为《海曲秦氏家乘》中的始祖,谱记“葬于村东南茔。子一”。二世“讳失记,娶王氏,葬于始祖墓右。子五:建,次失讳,三失讳,四失讳,五失讳。”三世秦建“娶崔氏。葬于村东北茔。子三:京、宽、荣。”四世秦京“字东野,娶金氏。葬于三世祖墓左。子二:嘉兆、嘉祥。”秦宽“字次野,娶毕氏。子一:嘉佐。”秦荣“字华野,娶王氏。字二:嘉乐、嘉禾。”
“海曲秦”发家,并最终跻身照邑大族,是五世,确切说是五世秦嘉祥。
秦氏五世长支秦嘉兆“字小野,娶谢氏。子三:邻晋、和晋、抚晋。”
据秦氏十七世秦裕馨先生在《秦氏家世事略追述》中考:
五世祖即嘉祥公排行第二,长兄讳嘉兆公,谓为伯五世祖徒诸城,今旺山及攒牛场之本族,即其后裔也。
关于秦氏五世的发家,秦裕馨先生记:
吾海曲秦氏……迨明朝末叶,传至五世祖嘉祥公字肖东者,独善经营,拥有田产五百顷(百亩为顷),遍及日照北乡与南乡,于是财产益丰,乡望尤隆。
秦裕馨,字温若,号桂轩,涛雒镇上元村人,国立政治大学毕业,现居台湾台中县雾峰乡旧正村。这即是说,秦裕馨先生笔下的“亩”是“老亩”。
什么是“老亩”?膏泽先生在《老家的“老亩”》中析:
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到解放初期,家乡衡量土地面积用的是“老亩”。一老亩相当于两市亩七八的样子。
而秦嘉祥一生置的地是“老亩”的“五百顷”――5万亩,即新亩13.9万亩!
据秦嗣华先生考:
当时的东楼(秦家楼)西楼(城后楼)、山前山后(丝山前后)、上元下元,全是秦氏土地。
秦嘉祥的“大发“,究其根源是因他“独善经营”,可据秦氏族内相传,秦嘉祥的“原始资本”即“启动资金”来自一笔“意外之财”。
传说秦嘉祥早年住在今秦楼街道秦家官庄村黑涧沟附近,家里雇着一个小放牛的,这天小放年的收工时,带回一个小枕头大的银元宝,秦嘉祥见后即问“拿回这么东西了什么”,小放牛的说是“当头枕”。秦嘉祥接着说“我那里有个好头枕”,换给你吧“,小放牛的答应了。随后,秦嘉祥问“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小放牛的说“在那里那里的沟里,叫大雨冲出来的,满地都是”。秦嘉祥知后,立马去都用车子推了回来,这就成了他发家的第一笔本钱。
此地,即在秦嘉祥茔地处。
在这个传说,一是可能为真。二是可能为假,即后世为“神化”秦嘉祥而演义而成。
不过怎么说,用今天的标准,秦嘉祥是“成功人士”。晚年时,人寿年丰,子孙满堂。据《海曲秦氏家乘》记,秦嘉祥子二:长秦允晋,次秦连晋。秦允晋子八:秦震、秦玑、秦颖、秦玙、秦庄、秦玫、秦玮、秦珂。秦连晋子二:秦山、秦璘。
尤其在秦允晋的八子中,海曲秦氏第一次有了功名――秦震,庠生。秦玑,举人。秦颖,庠生。秦玙,贡生。秦庄,贡生。秦玫,增生。秦珂,庠生。
“海曲秦”自东海而迁日照,世代农耕,转眼书香满门,可谓名动一时。可以设想,秦嘉祥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十指连心,所以析产时终下决心――“按孙不按儿”!
在《秦氏家世事略追述》中,秦裕馨先生记:
五世祖家道兴隆之际,子孙满堂,一门书香。至垂暮之年,孙辈绕膝,怡言自娱,鉴于生计颇丰,所遗家产,不愿按二子分配,使孙辈有所厚薄,饬令按十孙均分,因是长得十分之八,次得十分之二,即照邑流传秦氏分家,不以子而以孙也。
此系祖宗训教,传于当时众口,盖可知家庭雍穆之一般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传说大同小异于“东蒙秦”中。
据秦玉昌先生在《秦士文及东蒙秦氏考》中记:
(秦士文)弟秦士桢,初授河南信阳知府,后任江苏高邮知府,才华横溢……其兄逝后,兄弟两家分房居田产,他坚持将财产分为七分,其兄六个儿子各得一份,他和其子秦珽共得一份。
 这是偶然的巧合?或是同一“门风”?!
【3】
海曲秦氏由布衣而旺族,始于五世秦嘉祥。相传秦嘉祥不仅“独善经营”,而且行侠仗义,德重一方。
清光绪版《日照县志•卷八•人物志》载:
秦嘉祥,字肖东,刚勇好义,曾泛海至江南姑苏,逆旅家有横祸,非千金不解,计舟所载之值,颇相当,倾而予之,徒手北归。时明政不纲,魏阄流毒,力抗其党,数濒于死,不为屈,乡邻贫弱者依重之。
秦裕馨先生在《秦氏家世事略追述》中亦记:
传闻五世祖性格刚毅豪迈,时值明政不纲,魏忠贤党羽流毒照邑,五世祖不畏强暴,联合县内其他大姓,奋力抵抗,屡挫其锋,贫弱乡邻依重之。又曾泛海以船载黄豆至江南姑苏,适逆旅家有横祸,非千金不解,五世祖悉之即将全船之黄豆赠予,以抒其难,己则徒手北归(其义行载五世祖墓碑),其任侠好义,足为后代矜式。
在清光绪版《日照县志》中,秦嘉祥是明朝《人物志》中的最后一人,但同时也是秦氏入志的第一人!
然必须指出,“海曲秦”由明朝一介平民,入清朝而商、而儒,光宗耀祖于照邑,虽肇始于秦嘉祥,可兴旺之象在其父、即四世时即显端倪。如上所言,秦嘉祥在发家之前,家里已雇了“觅汉”――“小放牛”的。
同时,如果留心,这从《海曲秦氏家乘》中也能看出来――海曲秦氏“一世”、“二世”皆名讳失传,“三世”秦建兄弟五个仅传下他一个人的名字。但至“四世”即秦建的三子时,谱上不仅有了“名”,从此还有了“字”,并都起得很讲究――秦京,字东野。秦宽,字次野。秦荣,字华野。
在《百度•百科》中,关于“字(zì)”有8种讲法,第6种释为“人的姓名或别名(也叫表字或号)……‘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再至“六世”的16人中,就有了“嘉”字辈――(秦)嘉兆、嘉祥,嘉佐,嘉乐、嘉禾等。在这之前,秦家取名用字并不规范。
从这个角度,在始修《海曲秦氏家乘》的《序》中所记的“我始祖自明洪武间由东海迁于照邑……阅五世始有书香”,应该说并不很确切。至少在“三世”时即初攒下了家底,“四世”时已“识文解字”。
正所谓“读书三代方发”,秦氏至“六世”虽已由“农”而“读”,秦允晋、秦连晋兄弟一庠生、一监生,但并未金榜题名。至“七世”,终成正果的是秦允晋次子秦玑。
秦玑,入清日照县的第一个举人,清顺治二年乙酉科(公元1645年)中举,补授浙江处州府青田县知县。
民间相传,秦玑娶爱新觉罗氏,还是摄政王多尔衮之女,为清廷郡马,但孰真孰假,今已难考。特别是如此“满汉一体”之举,在《日照县志•卷六•选举》“秦玑”名下,对此竟亦一字。原文如下:
(秦玑)顺治乙酉年选青田知县,未任。
在同版《日照县志•卷十一•艺文志•诗》中,秦玑有《观海》一诗传世:
观海情无极,鲲鹏莫漫猜。
乾坤浮不去,日月催浪来。
徐福寻仙杳,张骞泛斗面。
瀛洲指顾是,一叶问蓬莱。
这是“海曲秦”在县志中的第一篇、也是惟一的墨宝。
海曲秦氏,入清后世代书香,七世至十五世,世世有科第,计进士3人、举人9人、贡生26人、增生18人、监生127人、痒生133人。其中功名、出仕及后世入史,名气最大的当属秦连晋四子秦玙之四子秦国龙(详见拙作《“清官第一”秦国龙》。
据《日照县志》,有清一朝,海曲秦氏“进士及第”者为:
秦国龙,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庚辰科三甲12名,冯家沟。
秦 纯,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科三甲195名,秦家楼。
秦汝谐,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戊辰科三甲134名,秦家楼。
“文举人”者:
龙头御碑现东港
(秦嗣华)
近日,在东港区花家园村西路旁,发现一块雍正元年镌刻的石碑。该碑头上有两条青色飞龙戏珠。
据考证,此碑乃雍正皇帝于雍正元年二月二十日为御史秦国龙的祖父秦允晋(从二品)所立,原为龟驼碑,毁于文革时期,现只留存碑身与龙头,高 3米,宽1.2米。
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秦 玑,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科,董家庄里。
秦国柱,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乙卯科,冯家沟。
秦 紘,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甲午科,冯家沟。
秦纟羽,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科,冯家沟。
秦 维,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庚午科,冯家沟。
秦 纯,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丙午科。
秦淑颜,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癸酉科。
秦志屏,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辛卯科,郑家结庄。
【4】
秦氏“占籍于照”,落脚之地是“团岭铺”。故秦氏《族中四约》开篇即是“团岭铺山里祖茔世远支繁。”
明初大移民,今之日照诸姓自天南地北来此落地生根,秦氏为何对“团岭铺”情有独钟?网上秦氏后人曾有这样一帖:
明洪武二年,日照秦氏始祖由东海迁住今日照秦楼街道前团岭村。有口头流传:始祖由东海一路走来,到日照前团岭后,说:就住这儿好,高高的,不会再有水淹啦。这说明:始祖在东海的原住地较低,常遭水淹。而这种地势,多在沿海一带或沿河流域。经查,在苏北鲁南,历史上秦姓还是较多的。如苏北,多住居高邮、徐州、东海等地。
海曲秦氏先祖的茔地,一世至四世在团岭埠,至五世秦嘉祥再寻宝地。据秦裕馨先生在《秦氏家世事略追述》中记:
五世祖终世,葬丝山里,运粮山之阳。系名堪舆家蔡仙槎勘测点穴,其墓环山带水,林木丛秀。
两位六世祖,葬花家堰,墓茔后依河山,前屏高岭,景色苍苍,一望无际。长六世祖母葬西峪村,左驼儿,右青山,两峦环抱,背后岡陵起伏,下跌处钟成墓穴。此三处林茔,为吾秦氏有名之墓地也。
自此,即可看出海曲秦氏五世之后的“大发”!
一是秦嘉祥的茔地乃由“名堪舆家蔡仙槎勘测占穴”。蔡仙槎何许人?虽邑志中未见其人,但在日照名门望族风水的传说中却屡屡闻听大名。
二是海曲秦氏的茔地自此“迈”出了团岭埠,而且步子太大,风水很好。
顺带一笔,海曲秦氏五世发家后,子孙置地、析产,“风吹”自然引起“草动”。所以,《日照东关刘氏》中记:
我祖来到山东日照,卜居秦楼街道丝山南边的村,命为刘家村,死后葬村前刘家老林(现秦楼工商所附近),二世、三世等后人也有葬于此林,老林树木茂密,毁于1958年。五世上老三支族人刘楷认为秦姓人在刘家村东北立村秦家楼,破坏了风水,于是从刘家村迁出,在丝山东麓立村刘家楼。
【5】
修谱是国人的传统,何况秦氏乃海曲望族?其家谱至今已历四修,对此,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四修家谱时,秦氏十四世秦志屏在《续修族谱序》中记得一清二楚:
吾秦氏之有谱也,始刻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继刻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三刻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迄今又五十余年,日益远,齿益繁,若不亟加续刊,恐有问其事而遗老尽者。
秦氏初修家谱是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名《海曲秦氏家乘》。本为“家谱”,何叫“家乘”?
《辞海》(1999年版)释:
家乘 乘,史书。记载私家之事的史籍。黄庭坚撰《宜州家乘》,今有传本。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取《孟子》‘晋之乘’之义。”后世相沿称家谱为“家乘”。
初修家谱时,秦氏八世秦国桢在“康熙五十五年,岁次丙申,仲夏之吉……沐手敬序”时,除了诸姓修谱时皆说的套话后,特说明了“来龙去脉”:
我始祖自明洪武间由东海迁于照邑之团岭铺,阅五世始有书香,至我曾祖稍置世业,及我伯父,克获科名,亦未尝修谱焉。今一旦创之,其难一也;族人有五大支,聚居者固多,散处者亦不少。年久地偏,则考核不详、访问维艰,其难而也;况又力不能办,独不能成,相因相循,积岁累月,而老成凋谢,记序无人,其难三也。有此三难,谱乌能修。幸而伯弟国龙毅然有修谱之志……尝语桢曰“余家何可无谱”。桢亦私心痛之。甲午春,遂与伯兄处占聚族人而咨焉,得其大概。又于败箧中搜获三伯父手写数页,详订成谱。使十世之内,班次瞭然;五支之内脉络分明。以别昭穆,正名分、严嫡庶,秩如也,其有稍涉疑似,无从考究者,或别为一世,或阙而不书,以俟后之知者,非桢敢妄为删削也。
噫嘻!谱成矣,所费不赀,奈何?于是告紘侄而谋之,紘曰:“以祖宗之德及吾身,而四登贤书,尚不能成一谱,良可愧矣。”余乃与兄弟子侄辈商榷遂共竭力以襄乃事,付之剞劂。今而后庶几一展卷而我祖我宗俨然在目,亦如在其上。有不致诚致恪者谁哉?且更可动其亲睦之心,消其残忿之气,咸知一本九族原属一父之子,能无愧于本祖之义,即无忝于本天之理也夫。
在此,秦国桢注明当时“海曲秦”是“五大支”--这是以海曲秦氏三世、即秦建亲兄弟5人为“分杈”的。
但在其后的繁衍中,却出现“十大支”之说。“海曲秦”四修家谱时,在“赐进士出身、诰授中议大夫升用京堂浙江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会典馆纂修十四世甥孙蔡曾源谨序”中,如此记述:
海曲秦氏前明由东海迁此,至今六世。分二支,再传又分为十支。而户口始繁。卧子先生以名进士居谏垣,多所达白,既而旬宣闽省,政声卓著。尔时科第绵绵会萃一门,吾乡之称巨族者,秦氏其一。方辛丑秋源奉讳旋里,值秦氏重修族谱,表弟百骏索为序。源,秦出也,又忝居甥馆,忆童时侍先妣秦太淑人归省,入其祠,见夫庙宇辉煌,条规详备,于以知前人贻谋之善,亦以徵後人继志之贤。今将北上,倚装以书之。至于昭穆之序、支派之分,前序已详,固不待源之多赘也。是为序。
在《秦氏家世事略追述》中,秦裕馨先生亦记:
两位六世祖,长生七世祖八人,排行一至八。次生七世祖二人,排行依序为九至十,共十位七世祖,即日后所称秦氏十大支也。
这即可看出,海曲秦氏“十大支”,是在秦嘉祥的10个孙子(七世)“分杈”,即秦允晋八子:秦震、秦玑、秦颖、秦璵、秦庄、秦玫、秦玮、秦珂。秦连晋二子:秦山、秦璘。
换句话说,因“闯”的不行,自秦氏三世“分杈”的其他“海曲秦”之后,渐于式微,将“发声权”归于秦嘉祥之后。这有秦氏的《重修家谱凡例》为证:
我族自三世即分为老五支,然皆迁徙他邑,多不详列。惟我五世祖后子姓繁衍,世居于此。故至六世又分为两支,此两支又各有分支。
海曲秦家十大支,传后实际是九支。清光绪元年,“海曲秦”在丝山团岭埠给始祖和二世祖立碑(该碑尚在今秦楼街道山口),碑上刻有9个人名,分别来自9个村,即分别为9支之后。据秦家族内相传,其第8支人丁不旺,虽不断“过继”后“顶支”,仍屡绝,终无后。
今天的“海曲秦”之后,以老日照县为主,并逐步繁衍到周边诸城市、胶南市、胶州市、莒县、莒南县、五莲县、赣榆县和东北三省、部分大中城市,以及海外韩国、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子子孙孙约10万多人。
这颇像明初迁至日照的丁氏,在三世时分成三支,但枝繁叶茂、名动齐鲁的却是老四支的长支――“涛雒丁”。
物竞天择,族亦如此,“海曲秦”从“五大支”到“十大支”即是一例,虽然这颇有点“社会达尔文主义”。
【6】
“海曲秦”的辈份,自十三世(德)后至二十九世为:
百福鸿裕,嗣续丕昌,其懋修为,以培本元。
但因近代以来天灾人祸连绵,“海曲秦”与照邑其它诸姓一样,纷纷外迁,仓皇离家时多数都顾不得带上家谱,偶尔带走或留在老家的家谱,又赶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大破“封、资、修”的熊熊烈火,人们的血缘宗族观念在“阶级斗争”的“大是大非”面前不堪一击,辈份的严谨也就一年淡起一年,以至今天连一些秦氏后人也是一头雾水。
百度“秦吧,姓秦的来论一下辈分,看能不能论到一块去”中,2007年1月4 日,7楼的“我想你HF ”先生发帖:
我是山东日照的,我是绪字辈的。我上边是四子辈,玉字辈。下边是陪字辈。
2007年8月17日,22楼的“122.6.64 ”先生回帖:
山东日照的辈都能排起来,福、红、玉、四、绪、培、昌……
2007年8月26 日,28楼的“221.201.147 ”先生对此提出商榷:
我是辽宁营口的,爷爷是山东日照过来的,你的福、红、四、培、昌……有点不同红(鸿)、四(世)。
显然,这位先生是秦氏“闯关东”的后人。
这不仅在白山黑水间,就是在日照,“九仙论坛”的“五莲秦姓辈份”中(中至 2007-11-2816:52)如此记述:
五莲姓秦的不少,与日照秦姓为一家,据我所知,现有辈份是按“垂(伯)、中(福)、洪(鸿)、玉(树、裕)、四(嗣)、绪(续)、培(丕)、昌、其、懋(茂)、修、为、以、陪、本、元”排下来的。
不过,现在垂字辈的已经少见了,其字辈以下的也还没排到。现在大多处于洪字辈到其字辈之间。前几年有修族谱的,说我们这一支的老祖宗是秦世渊、秦世湖兄弟。现在在中至镇留村有一本相对比较全的族谱。
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过去识字的不多,续谱的是“文化人”,用字很有讲究,而起名的是“庄户人”,字不繁了不会写,或嫌麻烦,就多来个省事的,天长日久,难免以讹传讹。于是,“鸿”就成了“洪”、“红”,“嗣”就成了“四”、“泗”,“ 裕”就成了“玉”,如此等等。
实际上,也不单是“海曲秦”,这种情况在他姓中也比比皆是。如“东关刘”从14世统一字辈“允、世、惟、贤,加、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庭、吉、庆”。可今“嘉”字辈,绝大多数简成了“加”。再如笔者,田姓自17世是“毓、鸿、文、光、祖”,可笔者打记事全村的“毓”写的是“玉”,“鸿”写的是“洪”。
在目前的“海曲秦”五修家谱中,已初议新增行辈(一字一辈,自三十世至四十五世):
敬慎纯洁,礼仪相连,永怀先惠,书香庆延
【7】
据“上元村人”先生记:
《秦氏家乘》第五次续修工作会议于(2006年) 9月10日在望海楼召开,有51名秦氏族人参加。会上,缅怀秦氏祖宗先贤的品行事迹,瞻念清雍正朝御史秦国龙遗笔《家训八则》,阐述再续《秦氏家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动员族人积极踊跃地加入到第五次续修工作中;同时,推举产生《秦氏家乘》第五次续修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主编、副主编,以及主管、会计、秘书等,并就下一轮秦氏辈序开展了讨论。会议期间,部分秦氏族人还主动捐助续修资金2万余元。本次《秦氏家乘》续修将分动员、登记、编辑、校修、印刷、发行等阶段,预计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据了解,已有7个村的秦氏支谱基本编校完毕。
实际上,“海曲秦”五修家谱的的起始还早,并带有“政府”的影子。据秦嗣华先生述:
山东省日照市侨办受韩国秦氏华侨和台湾秦氏同胞之托,于2001年冬走访了前团岭埠、冯家沟、秦家楼、秦家滩井等10多个秦氏集聚村庄的50多位秦氏族人。在走访中,先后发现《秦氏家乘》4套,其中手抄本2套、石印本和木刻本各1套,共8册,刊印时间最早的是康熙55年,最晚的是光绪28年,业经四度重修。族谱内容有谱序、谱叙、总论、传记、祭文、诰封、族规、约注、墓志、地图等,并记述了秦氏演变的历史过程和重要的历史人物。
这些日照秦氏族谱的发现,对帮助海外秦氏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另外,日照的海外秦氏族人又托在台湾的老乡,把旅台秦氏在台湾续纂的《旅台秦氏家乘》带回,为大陆秦氏寻找在台亲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五修家谱,“海曲秦”专门成立续修编纂委员会,出版《<日照秦氏家乘>续修工作动态》。
2006年11月23 日,日照秦氏家乘续修工作召开第二次碰头会,续修编纂委员会总管秦裕奎、名誉主任秦福甡、常务副主任兼主编秦嗣华、常务副主任秦嗣果、副主任秦裕国、执行副主编秦嗣礼和秦嗣新等到会……会议决定增选现居台湾的日照籍族人秦嗣忠、秦嗣林、秦应汾为日照秦氏家乘续修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副主编。
2007年1月13 日,日照秦氏家乘续修编纂委员会增选秦嗣朝为名誉主任,秦洪珍、秦光勤为副主任,秦嗣山为委员。
“海曲秦”五修家谱,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诸族人以各种方式纷纷响应,并引发了一股寻根热。
2006年12月30日,秦玉强先生在网上相问:
我是山东诸城的,父亲是奎字,爷爷是志字辈,请问有没有同辈序的。
翌日,“日照秦氏家乘”即回帖:
诸城的菜园、黄汾子、庞古庄、东朱家庄、岳沟、史花铺、柳家店、文庙西、竹山西、许家店、吉山店、龙骨山等村(不全)的秦氏族人,是由日照迁徙去的。不知您是哪个村。
日照秦氏辈分排序为“百福鸿裕、嗣续丕昌、其懋修为、以本培元”。“玉”即为“裕”……鲁东南一带(除日照外,还有莒县、五莲、胶南、诸城、胶州,以及江苏的赣榆等县市)的秦氏出自一族。
2007年4月13日,秦玉亭先生自东北发帖:
本人姓秦,家父于山东到沈阳市,父辈为鸿,我听老辈的告诉我,“百福鸿裕、嗣续丕昌、其懋修为、以本培元”这个是我的家谱,望家庭兴旺。秦玉亭是我的真名。
2007年5月10日,吉林敦化市的一秦氏父子发帖:
呵呵,真没想到我们应该是一家人……我是吉林省敦化市的,父亲秦裕林,儿秦嗣宇。
5月12日,秦百智先生回帖:
吉林秦氏应该都是当年闯关东的我族中人,你应该是第三代左右,对不?
6月23日,秦嗣宇“归宗”:
是的,到我是第三代,我爷爷秦鸿彩是从日照闯的关东……从您的名字看辈分绝对是我长辈的长辈了。现我把知道的几个长辈的名字列出来:秦百镇,秦乐春,秦鸿彩,秦裕林、秦裕胜、秦裕生、秦裕清,秦嗣宇、秦嗣鹏。这是我们家的情况,爸爸从山东回来后说老家秦国龙的墓碑还在水库下,我很想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有打捞过吗……我们的老家都是冯家沟的。
2008年1月2日,五莲的“清风”感慨:
续谱对我们姓秦的来说是一件好事,通过这次续谱,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老家是日照秦楼的,先祖搬到五莲已经很多年了,也知道了我跟历史名人秦国龙竟然是如此有渊源,先辈出了那么多名人、高官、状元(笔者注:此说不妥),真让我们感到骄傲。
2007年4月25日,”PASSENGER”在网上寻根:
我九世祖从日照迁来赣榆县柘汪乡,繁衍至今有一万余人。名叫“美公”,在日照家谱能查到吗?
一番网上“书信往来”,该先生对这支“海曲秦”之后的“势力范围”划了个“圈”:
东柘汪、西柘汪、沙河、秦家沙、侍庄。据说九世祖美公来自团岭(以前我以为是来自团林镇,看了你们的博客才明白),辈份和你们一样,但写法不一样,洪、裕(入)、思(泗)、绪、培(丕)、昌。现在以思、绪、培为最多。
2007年5月16日,“日照秦氏家乘”给出答复:
passenger,你好:
经查《海曲秦氏家乘》卷七,名讳为“美”者是七世祖,生有二子:发秩、发,但没有载明住居地。“美”系日照秦氏三世四支(名讳失考),渊源关系为:四世祖邦宁→五世祖嘉本→六世祖良晋→七世祖美→八世祖发秩、发,至此。
欢迎常联系。
但秦氏族内亦世代相传,当年秦嘉祥南下经商,途经柘汪,夜来住宿时,闻哭声不断,不能入睡,遂起身相问,原来店家因祸遭债主逼门,非巨资不能得免。秦嘉祥弄明白因果后,慷慨解囊,助其脱厄。后该店家因无法报恩,于是将女儿送予秦嘉祥,言明不计名份,只是日后南下北上时在此落脚。此支后人,即今柘汪秦氏。
清光绪年间“海曲秦”四修家谱时,“柘汪秦”曾登门“认祖归宗”,但由于无名份,乃被婉拒。故今存世的1--4修的《海曲秦氏家乘》中皆无“柘汪秦”的记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地”后,丝山前官庄村的秦裕树骑自行车到日照城办事,在老第一饭店修行车时,遇一伙从胶县做生意回乡途经日照城也修车的人,啦呱时得知都姓秦,再叙时又知辈份一样,此即“柘汪秦”之后
2007年5月7日,江苏东海秦氏秦玉屯、秦玉昌、秦泗本一行,在籍贯分别为涛雒上元、华山的原连云港市电业局局长秦裕鹏、东海县委副书记秦裕荣陪同下,来日照“认族”。
在港、澳、台和海外,秦氏后人也踊跃相应。
秦嗣宣(1939年生),祖籍秦家楼村,曾任韩华联谊会副会长、美国南加州山东同乡会七届会长,三次回国联络续谱事宜,奔波于美、韩和台湾之间联络、筹备、指导、汇总,并受聘为日照秦氏家乘第五次续修编纂委员会名誉会长。
秦嗣林,祖籍前团岭村,现任台北市当铺公会第三届理事长、台北体育会帆船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千动产质借服务机构代表人、典精品全国联合展售中心代表人等职,热心支持编修《旅台秦氏家乘》,利用回乡探亲之机捐款2000元,并表示回台后进一步向族人宣传家乡第五次续谱……
“百福鸿裕,嗣续丕昌,其懋修为,以培本元。敬慎纯洁,礼仪相连,永怀先惠,书香庆延”――这就是“海曲秦”!
2008年1月26日――2月9日于日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4-25 1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