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88|回复: 0

甘肃清水秦文化三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清水秦文化三题
温小牛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部,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被宋元时称之为西江的牛头河,自东向西,南折入渭,在清水县境干流全长84.6公里,流域面积1836平方公里。清水县历史是上水草丰茂之地,现有林地64万亩、森林32万亩、草坡46万亩。清水县东越关山与陕西省陇县相邻,南跨渭河与麦积区相望,西接秦安县,北接张家川县,是古代关陇驿路必经之地。清水县历史悠久,是轩辕黄帝故里、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曾经辉煌灿烂的秦文化在甘肃省清水县也有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元素,兹举古秦亭、古上邽、秦遗址三题,以作探解。


    一、古秦亭清水县东部关山西麓今有秦亭镇,秦亭镇有一村自古称秦子铺。《清水县志》记载:“初,周孝王十三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秦即秦亭如。唐李吉甫所称,为周孝王邑非子与秦亭者是也”。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卷五五八说:“亭乐山在县东三十里,有秦亭遗址,即非子始封处”。卷五六三说:“秦亭,在县东三十里亭乐山,今为白沙铺”。明《巩昌府志》说:“秦亭,在清水县东北亭乐山”,“清水县,郡之东界,古秦仲所封地”。《路史》说:“(邢马)山在秦州伯阳水出之。秦州东南五十里亦有秦乐山,而非子所封之秦亭则在清水县东四十里,俗名秦乐山”。《秦州直隶新志.地域》说:“清水县东……四十里曰秦亭铺,疑即非子始封地”。《清水县志》(康熙版)记载:“亭乐山,邑东四十里,即古秦亭山”。《清水县志》(乾隆版)记载:“周孝王因非子善蓄马,稗居汧渭之间,后里秦亭于陇上,秦亭之名自此始”,“秦亭山,东四十里,俗名亭乐山”。《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行省图在秦州清水县东绘有“秦亭站”。在清水县个别碑文中也发现“秦亭”二字。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秦乐山是清水县东四十里处的一座山,此地有秦亭。也就是说,今清水县秦亭镇秦子铺村有一座山,叫秦乐山,或秦亭山,这座山,今天称为游脉岭。这里当是秦非子牧马封邑的古秦亭。如果按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72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至今当有二千八百八十六年的历史。1984年,我在西北大学读书时,后来担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史学家周天游先生在讲先秦历史时,明确地讲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


    二、古上邽
    《清水县志》记载:“至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非子之后秦武公伐邽戎,取其人,置邽县。时,秦人拓地渐广,部曲渐多,封宇广大,即改秦亭为邽县。至高皇定三秦,收上陇,于京兆弘农置下邽,改邽县为上邽,以区别之,属陇西郡”。县志所记周桓王十四年,当为秦宁公十年。宁公之后是出公,宁公在位十二年,出公在位七年,之后才是秦武公。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其时所置,当为邽县。可见,秦亭成为邽县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何以称邽县?《甘肃通志》说:“邽山,在东南三十里,亦陇山支流”,“清水县东南三十里亦有邽山。唐武德四年(621年)立邽州于清水,盖因此山名”。《旧唐书.地理志》卷四十记载:“武德四年,置邽州于清水,辖清水、秦岭二县,六年废邽州”。有关邽山、上邽,清水方志多载起名,清水县存留历代碑文也屡见不鲜。西汉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赵壮侯墓表》说:“(赵充国)年八十有六,葬邽山之阳”,今清水县城北山有赵充国墓。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赵佺墓志铭》记载:“本姓赵,讳佺,字元昌,天水上邽人也”。隋开皇三年(583年)《王氏墓志铭》说五代渭州刺史张崇妻王氏葬“车道之北,邽山之阳”,墓在今清水县白沙村。唐贞观六年(632年)《姜安公墓志铭》有:“公讳謩,字孝忠,秦州上邽人也”。元至正元年(1341年)《清水县创建宣德堂记碑》有:“清水□□□上邽之郡也”。明崇祯五年(1632年)《永清堡记》有“负险关陇,上邽实当敌冲”,“城险足峙,上邽自是免抄戮之惨”,“岂惟上邽,天水、皋兰,迄张掖、酒泉,以形势相维,当亦秋净绝尘,数千里之长城,永赖在兹欤”。明崇祯八年(1635年)《邑侯萧公生祠碑》有“上邽得人,自天水迄玉门,龙麓数千里,可安枕而卧也”。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上邽张公创修书院落成碑》不仅碑名直书“上邽”两字,而且文中也有“郁兮葱兮,邽山之灵,秀萃于是也”。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邽山书院记》中有“邑旧有邽山书院”。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原泉书院碑记》有“清水自乾隆十二年张令创建上邽书院……,杨观察翼武令此,又作新之,易院名为邽山书院”。同年的《原泉书院捐助膏火记》开篇写道:“清水,古上邽地,崇岗叠岘,盘行而硗瘠,民依山而耕,纯朴而多贫”,“前宰张君衎创上邽书院于县城西偏”,“嘉庆间,杨君翼武移至县治南偏,易其名邽山书院”。“陈君……又改邽山书院之名曰原泉”。从这些历史文化的化石,可以看出清水县有座名气颇大的山,叫邽山。这座山是大陇山向西的延伸,其东为秦乐山,西至县城北山,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山系。大而言之,牛头河北岸的山梁当属古邽山的范围。上邽,或邽县就在清水县。关于“邽”与“上邽”,《辞海》等书说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并将秦武公伐邽戎置邽县说在天水市。徐日辉教授有《上邽何处寻》一文,早年发表于《文史知识》上。徐以为,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条注,没有将上邽沿革考辨清楚,误以今天水市秦州区为秦武公伐邽戎所置之邽县,李贤注《后汉书》沿此致误,乃至《中国历史地图集》及《辞海》相沿不改。上列有关史料旨在说明秦武公伐邽戎,改秦亭为邽县,清水县因之又称古上邽,这是清水县秦文化的又一重要课题。
    三、秦遗址 2004年开始,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2005年、2008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两次重点调查了清水县牛头河及支流,发现各类遗址117处。其中,位于县城附近的李崖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以商周文化为主的堆积丰富,遗址总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2010年7——10月份,发掘李崖遗址2000平方米,发现一座古城,被称为白土崖古城,确定为北魏清水郡城。现存于秦子铺村的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的碑刻,是天水市发现最早的碑刻,碑文有“秦州清水郡南和县”字样。在秦亭还发现明代碑刻,上有“大明国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清水县百家镇南阳铺”刻文。说明北魏时在秦亭一带曾设立南和县,属清水郡所辖,到明朝变为南阳铺了。秦亭遗址似乎没有进行发掘探究。 2011年8——10月份,对李崖遗址继续发掘。其中,发掘的10多座竖穴土坑墓均为东西方向,头向西、直肢葬、带腰坑殉狗。这与2005年发掘的礼县西山西周晚期铜礼器墓,以及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铜礼器的秦国高等贵族墓葬俗一致。因而,这批墓葬很可能是早期秦人嬴姓宗族的遗存,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秦族墓葬。随葬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陶器具有显明的商式风格,如方唇分档鬲、带三角纹的陶簋等,加上腰坑殉狗的葬俗,表明早期秦文化与商文化的渊源关系。发掘的40多座灰坑及文化层中出土较多的西周陶片,其年代与墓葬大体一致。陶片种类与甘谷毛家坪遗址、礼县西山遗址西周时期秦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发现的几座寺洼文化墓葬,与早期秦族墓邻近,大量的陶器是秦式的。说明早期秦人与寺洼文化人长期和睦相处,或可能通婚,这对于了解早期秦人与西戎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李崖遗址周代墓葬和灰坑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时期,很少见春秋时代的遗址单位或标本,表明遗址的繁荣期在西周时期,进入东周则很快废弃。这与非子至秦仲四代居秦邑,至庄公迁往西犬丘的文献记载大致吻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因而,李崖遗址为非子封邑地是有可能的。遗憾的是李崖遗址一级台地西南部为村庄所压,这部分最接近牛头河与樊河的交汇处,可能有尚未发现的夯土居址及较大型的铜器墓。但北魏清水郡城的确定为探索早期清水秦文化提供了线索,则是确定无疑的。
    (作者为甘肃省清水县政协办公室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5-3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