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15|回复: 0

触摸山西清徐秦氏家族的岁月沧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清徐县,知道秦氏家族故事的人并不多。王保玉是当地研究晋商历史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对秦氏家族的历史如数家珍。
   
  秦家居住在徐沟县(今清徐县)大常村,其先祖在康熙年间以磨豆腐生豆芽起家,成为当地富裕户。雍正年间,十几岁的秦家第三代秦肇庆离家到河南、关东、天津、北京等地闯荡。乾隆初年,秦肇庆随其姑夫来到萨拉齐厅(今包头地区)种植蔬菜、买卖粮草和经营旅店。这时,走西口来的乔贵发,每日依靠给字号拉骆驼为生,因为是山西老乡,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他们先用很低的价钱租了蒙古人的大片土地。

  一片盖了店铺,一片种了蔬菜,店铺专门接待旅客商家。磨豆腐和生豆芽是秦家拿手手艺,他们依然继承祖业。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积累的资本也越来越多。秦乔二人把商号定名为广盛公,上至绸缎,下至葱蒜都经营,并且进行银钱借贷。乾隆十年,他们把大笔资金和主要精力放在粮食投机买卖上,搞一种叫“买树梢”的生意。所谓“买树梢”,就是经营粮食,交易形式是期货交易,即在春天,农民没钱播种而又愁销路的时候,他们明榜标价,立字为据,预付部分粮款,保证秋后收购。

  这比西方商贸史上说的期货交易要早几十年。但是,他们在这单生意中栽了大跟头,把10多年挣的老本差不多赔光了。乔贵发一气之下,回老家种地去了,只剩下秦肇庆一人留守惨淡经营。乾隆二十年,萨拉齐厅一带风调雨顺,农业空前丰收,粮价一跌再跌。尤其是秦肇庆磨豆腐、生豆芽的黄豆,贱得和白给差不多。秦肇庆见机会来了,把能够积累起来的银子统统买了黄豆。第二年,萨拉齐厅一带发生了罕见的大旱,几乎颗粒无收。秦肇庆把囤积的黄豆像金子似的抛售出去,他的资本翻了两番。

  秦肇庆没有忘记朋友,他在山西祁县乔家堡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乔贵发,带其重返萨拉齐厅。他们把商号改为复盛公,复盛公越扩张越大,上至金银绸缎,下至草料葱蒜,几乎垄断了萨拉齐厅商业金融。乾隆四十年,秦肇庆告老还乡,不再参加商业经营管理,而一心一意经营家业,建造宅第。乔家继续进取,一心一意做生意。到嘉庆年间,萨拉齐厅的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的时候,乔家的股份超过了秦家,在萨拉齐厅商界是乔家第一,秦家第二。
   
  字号兴旺时期,秦家和乔家旗鼓相当,萨拉齐厅各商号每个账期下来有数万两白银的红利滚滚而来。秦家三余堂、九德堂、既翁堂宅第连片,仅新建的9处宅院就占据了大常镇的东北一条大街。那时,七品知县岁俸白银45两,一品大员岁俸也只有180两,而秦家年均收入不下万两,相当于百个一品大员或者三四百个知县的年俸。说秦家富埒王侯,实不为过。
   
  嘉庆年间,秦家已经是“亢龙有悔”,第四代、第五代出了几个不肖子弟,弄得人财两败。 咸丰、同治年间,秦家在河南的生意败落。北路与乔家合资的商业银号,股份只占25%。但此时在徐沟富商排行榜上仍居四大家族的第二。民国26年,日军入侵前后,秦家七八年未得到分红。秦家败落了。

  后人讲述发迹故事
   
  当地的一些专家说,秦家有一位后人在县粮食局任粮食局副书记、副局长,现在已经离休。她就是秦家第十一代后人秦玉爱。
   
  秦玉爱的祖辈是秦家不太景气的一支,他的祖父坐享其成,依靠商业红利度日。民国初年,秦玉爱家有100多间房子,到1942年她出生时,只剩下5间了。对于秦家的发迹,秦玉爱给记者转述了她奶奶经常讲给她听的故事——
   
  秦家祖上有一位张姓奶奶,她吃苦耐劳、为人宽厚,家里开着一个铺子。一天,这位奶奶在地里干活儿时,挖出一个破瓮,她就拿回家中。一个雨天,一位饥饿的老妇人来到张奶奶开的铺子里,想讨口水喝。张奶奶热情招呼,得知老妇人无处可去时,不仅留下老妇人和她做伴,而且一日三餐好吃好喝款待。

  几个月后,老妇人见张奶奶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家里经济依然拮据,便对她说:“我会生豆芽,明天你买回来5斤豆子,我来给你生豆芽。”张奶奶买回了5斤豆子,因为家贫买不起生豆芽所用器皿,正发愁时,老妇人指了指那个破瓮,说这不是现成的家具。于是,老妇人开始用这个破瓮生豆芽。没想到,老妇人生的豆芽很快卖火了。后来,买豆芽的人越来越多,奇怪的是,无论有多少人来买,那个破瓮里的豆芽常卖常有,总也卖不完。自此,秦家就干起了生豆芽的买卖,以至后来事业发展壮大到萨拉齐厅。

  同时,那个破瓮也成了秦家一宝,被祖祖辈辈当做“聚宝盆”。秦玉爱说,这个宝瓮后来被埋到秦家墙根下了。秦家的长者都记得,民国年间,在秦家老宅院的正房中间,供奉着张奶奶的画像和牌位,供桌下有个被称为“聚宝盆”的器皿。画像两侧有名家书写的对联: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启后风。

  房契见证家族败落
   
  在大常村的一个大院落里,住着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见证了秦家最后辉煌的秦文海。
   
  虽然已经年长,但是乔家给秦家分红的情景在秦文海的脑海里依然历历在目。回忆起那次做东家的排场,今年89岁的秦文海激动万分。他清楚地记得,那次算账,接待他的是乔晋德。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白天他与乔家结算,晚上便到戏班去看戏。这一回,他共结算回1顷多菜园,一处院落和一栋楼房的7间房,还有8匹多洋布。自此,秦家人结束了东家身份。
   
  秦文海精心保存着一张非常珍贵的抽股契约,是乔、秦两家合资经商的证据。契约用小楷毛笔字写成,立约时间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上面记载着乔、秦两家银股共12俸有余。秦文海把抽股契约与一沓厚厚的房地契约一起收藏在一个木盒子里,房地契约中有继承约,更多的是卖房卖地契约。
   
  一张张契约,见证了秦家的衰败,是一个个让秦家人伤心的不堪回首的往事……

  走进秦家大院  
   
  在大常村,秦家曾经辉煌的大院虽然被毁坏了不少,但是现存部分还在无声地诉说着秦家的兴衰。
   
  庭院深深,两道门,这是秦家的一处院落,但是现在的主人是刘俊瑜。刘俊瑜说,这座院落是从秦家后人手中买的。院门门匾上斑驳陈旧,但是字迹清楚。两道门之间的院墙上,布满了小孔。刘俊瑜说,这是晋中战役留下的弹孔。仔细一看,不仅墙上,窗棂上也是弹痕累累……
   
  在一座一进三套大院里,正院的墙上,镶嵌着瓷砖,秦家的旧院落已经面目全非。秦玉爱说,这里曾是她的家,“小时候,我就是在这个院里长大的,院落的造型与乔家大院一模一样,可惜家谱在文革时期被一把火烧掉了……”这座大院,唯一留下秦家见证的,就是两扇大门。在这里,秦玉爱的奶奶从22岁开始守寡,并且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靠刮院落中立栏、卧栏雕龙画凤上所刷的金箔卖钱维持生计。

  当时,村里的受苦人羡慕地说:秦家光靠刮金箔也够活了。这对于秦玉爱而言,是一段心痛的往事。在秦玉爱工作后,父亲迫于生计,要变卖这里的房子,她阻止了父亲,保全了秦家的遗迹。1948年,这里曾经是晋中战役主战场,解放军仅在这里就消灭了敌人的一个营。能容得下一个营的大宅院,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令人叹服。
   
   这座大院侧院有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照壁。而屋檐的砖雕上,竟然是一个个中国结,在我国各地砖雕中颇为罕见。大常村有一个醋厂,曾经是一座两进四套大院,这里曾经有过迷人的花园、别致的凉亭,是秦家第十代秦大少的宅院。德国教士曾经在此办过孤儿院,但是在这座大院中,还能看到教士所住过的房子,门呈半圆状,别具一格。在秦家另一座大院里,屋檐下的8个格中有暗八仙木雕,窗下檐上有竹叶竹枝、石榴花等石雕。在套院的一道小门前,有一块半裸着的石踏,上面雕刻着一个大大的“寿”字。
   
  大常村里,处处是破旧不堪的深宅大院,街头巷尾和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古式砖瓦,残缺不全的雕梁画栋,还有满身泥污的雕刻。秦家大院建筑群在日见苍老中风骨犹存,魅力依然……

来源:北方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11-23 0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