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17|回复: 2

山西长治壶关县树掌镇芳岱村(原黄柏村)秦氏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壶关县树掌镇黄柏村(现为芳岱村)秦氏族谱序

    秦氏族谱,谱秦氏之族也。古帝颛顼孙伯益之后。非子封于秦,因以为氏。然而蔓延于天下,不及一一备考,亦无从而得其详。本支则于明嘉靖初自本邑方山村迁居斯土,业农。迁祖讳泰为始祖。至四世,鹤鸣鸾鸿鹏兄弟五人,而鸿则他适。余分为四股,迄今则三股又不存传焉。于是今时相传唯有三门而已。此三门或迁或不传者又复不鲜。况时易事迁,传闻失实,虽欲修谱以详载之,无由也。幸有道光二十年所修之谱,然不可以为据者甚多、于是不惮烦劳而重修之。放(扩展:放大,放宽)访之下,又得头支谱。而二门相阅数世,则无谱可考,无墓碑可凭。然欲缺之,不忍。乃遍询问,仅以现时后人所心记者及今日股分排年之轮流而定,犹可继此而续也。三门则仍二十年之旧谱也,今本不传,未能细考,而又非鸿之比,姑存之;四门之有支谱者,照支谱录之;无事而有主碑者,则依主碑而照录之;凡有适他乡者,则不及焉,盖无所考证也。所及者,复一一询之,父老相为校正,而谱始粗就,使后世展卷了如指诸掌。虽千百世,亦无所失传之误。呜呼,由衰而期而功而缌而袒免以至于无服,亲而远,远儿疏。凡今之远者疏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本一人之身也,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则又有传者,有不传者,不甚可悲乎?此谱之所以作也。由是以思,不及时,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又何俟耶?复将祖茔及各股第一批茔之位置而录于后,所以重本也,是为叙。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年即中华民国元年阳历五月三日阴历三月十七日清源居士秦见芝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孟春五指山人秦树椿录

       释文:秦氏族谱,是记录秦姓一族的渊源和演变发展的。秦氏一族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孙伯益的后代。伯益的后代非子被封到秦地,于是就以秦为氏。然而屡经演变发展,秦姓族人遍布天下,对此我们无法一一详考,也没有办法知道秦氏一族的详细演变情况。我们这一支是在明代嘉靖初年从本县方山村迁居到我们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历来以农为业,靠农耕为生。迁移到此的先人秦泰为本支的始祖。传至第四代,有秦鹤、秦鸣、秦鸾、秦鸿,秦鹏兄弟五人,而秦鸿则迁移到了别的地方,剩余的分为四支。到现在四支中的叁支又没能传续下来,传续下来的只有叁家。此叁家或者迁移别处或者没有家谱传承的又不在少数。何况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闻失实,我们虽然想修列家谱来详细记录它们的发展演变,也没有办法了。庆幸的是现在还存有道光二十年所修的族谱,然而其中不可作为史实看待的又有狠多,于是我们不惧麻烦劳累而重新修列。经过多方探询,我们得到了第一支的家谱。第二支经历了好几代,无谱系可考,无墓碑可依,想暂付缺如,又不忍心,于是到处询问,仅拿现在尚存的对自己家族情况还有记忆的后人的记忆以及今日支派流变的实际情况根据年代依次加以确定,这样,第二支演变情况仍可以续写。第叁支则沿袭道光二十年的旧谱,由於今本没有传下来,未能仔细考证,而又和秦鸿一族不能相比,姑且留存其相关情况。第四支有支谱,照支谱所载记录。无事迹而有碑刻的则依碑刻记录。凡是迁移到他乡的,则无法谱写,因为无法考证。而能够记录的,又一一询问,由父老长辈共同校正,这样族谱就粗粗写成,使后世子孙能够清楚明白地看到家族变迁的历史。虽经千百代,也没有失传的担忧了。哎,同一家族的人,由为丧者服斩衰(服丧叁年)到服期服(服丧一年)、服功服(服丧九月)、再到服缌服(服丧叁个月)、直到仅戴孝帽穿孝服表示哀思,甚至发展到五服之外没有了服丧关系,关系亲近的变得关系遥远,关系遥远变得相互生疏。殊不知,凡是今天关系遥远生疏的,当初其实是兄弟,而兄弟当初本来是一体,结果经过分化终于变成了陌生的路人,其中有的有传承,有的没有传承,不是狠可悲的事吗?这就是我们作族谱的原因所在。由此看来,如果不及时编修整理族谱,要使人人  爱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又哪里能够做到呢?另外,我们又将祖坟及个支第一批坟茔的位置记录在后面,用来表示我们是十分看重本家族的始祖的,是为秦氏族谱之序。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年即中华民国元年阳历五月叁日阴历叁月十七日清源居士秦见芝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孟春五指山人秦树椿录

族谱序之二
       秦氏之族由来久矣,自周封非子之后,迄今四千年余年。几经变迁,迭遭荒乱,得传于今日者,实亦幸矣。惜无家乘之记载,良可慨也。然年代湮逺,固难得周详之记载,妄为支附,又不免失实之讥谈。所幸明嘉靖以来有  先祖之遗谱。复经 先父讳忠贤等各方考证,宗侄见芝等详细著述,庶可明秦氏之血统宗派耳。兹更将近廿余年来之后裔,添缀补注,以便后世之稽考焉,是为叙。
       中华民国廿五年岁在丙子季春五指山人秦树椿撰文并书
       释文:秦氏一族由来已久,从周封非子之后,迄今已经四千余年了。几经变迁,屡遭灾荒动乱,能够延续到今天,实在幸运。可惜的是,秦氏家族无有家史记载,实在令人感慨万端。年代久远,难以详细记述其沿袭发展演变情况,如果随意拉为亲属,又不免因无据失实被人讥笑。幸运的是明代嘉靖以来有先祖遗留下来的家谱,又经先父秦忠贤等人各方考证,同宗侄儿秦见芝等详细著述,大致可以使秦氏血统始祖宗派分支明晰下来。现将近二十年来的秦氏后代,添补加注,以便后世查考,是为秦氏族谱之序。
中华民国廿五年岁在丙子季春五指山人秦树椿撰文并书
族谱序之三
       我秦氏望出太原,远祖居方山,事迹莫详。律(指季节和气候)以层冰积水之义,犹勒家乘者,凄怆感喟而无可如何。其可稽者,明嘉靖初始祖泰公迁芳岱村四百年来,迄今念余代矣。考世系,泰生展,展生谭。逮四世,鹤鸣鸾鸿鹏兄弟五人,明万历九年析居后,支分派别,或世居、或他徙、或传,或不传,皆翔实之记载,而毫无缺陷十一。传太高祖友文公,清乾隆间贸易来汤,逮藻凡六世。祖题名,公父绣绂公入庠后,历来乡井久欲合族人而修谱牒。奈耆旧无存,访查非易,其可考者皆片纸之留遗,而不无挂漏。是以先祖易箦时(病重将死)而嘱我父,父临终又嘱藻,民国丙子秋湘圃弟因事回籍,携族谱来,藻适有县志纂修之役,开幕时汤属各大姓族谱征集馆中。凡馆同志之阅吾谱者,佥称晋风淳朴,古道犹存,每世图表,除名讳外,毫无只字。虽简而无文,然较诸今世之为谱者,踵事增华(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加以发展),攀援附会(追随依附)而为,当之揄扬者,其相去奚(几)倍?蓰(xi五倍)耶?载笔之余,重加披览,其支派之分明,迁徙之地址,族人见芝子寿两君所序,已明且悉,无庸再赘。然则藻今日之勉识数语者,其亦我祖若考未竟之志云。
中华民国念六年岁在丁丑季夏十六世孙秦风藻撰文于汤阴县志馆
壶林高小校第五班卒业秦风翰校正于汤阴农业推广所
十七世孙恩华沐手敬录
       释文:我秦氏郡望太原,远祖生活在方山,由于时间久远,我们对他们的事迹已经不太清楚了。我们在厚冰积水的季节里,仍然全力谱写家史,心境凄怆至极,面对不详的家族谱系,感慨万端而又无可奈何。本家族中能够确证的,是明嘉靖初年,远祖泰公迁移到芳岱,至今四百年来已传二十余代了。传到第四代,有鹤鸣鹤鸣鸾鸿鹏兄弟五人,明代万历九年分家后,分出了许多支派,有的居住在原籍,有的则迁移到了别的地方,有的传承了下来,有的则没有传承,这一切都有详实的记载,缺失不足十分之一。据说,太高祖秦友文,清乾隆年间到汤地做买卖,到了秦凤藻时,共有六代。高祖父金榜题名,曾祖?父绣绂考取秀才后,家乡的人早就想聚合族人修治谱牒。无奈年高望重的族人都已经过世,探访调查特别不容易,其中可以考证的仅是一些口耳相传下来的细枝末节,对复杂的家世的叙写难免会有遗漏。因此祖父病重时曾特意托付我父,我父亲临终时又特意托付我。民国丙子秋天,湘圃弟因事回到原籍,携带族谱来找我,当时我正在纂修县志,开始修治时,我们把汤阴县各大姓的族谱征集到了馆中。凡是馆中志趣相同的同仁阅读本族家谱的,都称赞我们晋地民风纯朴,古风尚存。家谱世系,除传承名讳外,几乎没有别的内容。族谱虽然简朴无有文采,然而和当今世间各位修写家谱的相比,我们是在前辈修谱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并有所发展,因而承受世人赞赏,他们和我们相差何止五倍?我在编写县志之余,反复加以研读,本族族谱中支派的流变,迁徙的地址,族人见芝、子寿两君所做的序言中,都已经叙写的十分清楚明白了,无用再赘述。之所以风藻于今日勉强地写上几句,其实是为我祖父实现了未竟之志。
中华民国念六年岁在丁丑季夏十六世孙秦风藻撰文于汤阴县志馆
壶林高小校第五班卒业秦风翰校正于汤阴农业推广所
十七世孙恩华沐手敬录

秦氏四门支谱原序
       且夫族曷为而有谱也,亦取其相维系而已。盖族之初始于一人,一人则不必谱也;由一人而兄弟,兄弟亦不必谱也;由兄弟而功而缌而袒免而无服,以至于九族之外,则无亲矣。而今之相视无亲者,当其初,则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也。是诚不可无谱以维系之也。谱之足以维系宗族者,莫如世系。世系者,昭穆之必详,长幼之有序,尊卑之隆杀,经纬相联,远近亲疏,分谊(友情,友好关系)相属(同一家族的)。周礼以小虫奠世系,此古圣王所以劝亲亲之意也。然于秦氏,则有难焉者。秦氏始祖居方山,万历九年,高祖泰迁居方岱,传四世,鹤鸣鸾鸿鹏兄弟五人。鸿迁居不传,鹤鸣鸾鹏分为四支,迄今盖十三世矣。然旧时家乘已失,鹤鸣鸾之后嗣,多无考据。创谱者,虽欲详明而卒不敢以妄附,其将若之何?尝读老苏谱引,有亲尽不及之,语则知谱,固无妨于分也。于是即鹏祖后专叙支谱一编,使后世千枝万派一展卷而了如指掌。夫谱之有系,所以教亲也。曷亲乎?尔一本则相亲也,九族则相亲也。然则一本九族而外遂不亲乎?曰一本之外,自有一本,则各亲其一本;九族之外,自有九族,则各亲其九族。各亲其九族,即共视其九族;各亲其一本,即共视其一本。圣人所以教天下,亦惟使各亲其亲而已矣,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三月寒食节本族第十六世系秦树椿敬录
       释文: 一个家族为什么要编修族谱呢?编修族谱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维系家族的关系而已。家族初始于一人,一人则不需要编修家谱,由一人而发展到有了兄弟,此时也不必编修家谱。而由兄弟而功(表示用力从事工作)而緦(细的麻布:~麻服。古代一种丧服,死者远亲穿用)而袒免(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而无服(超过五服之外)直至发展到九族之外,关系就一步一步地疏远了。今天看来并不亲近者,当初其实是兄弟,再往前推,当初称兄弟者,其实曾经源於一个人。这样看来,确实是不可没家谱所能维系亲族关係的。作为家谱足能够维系宗族关系的,莫如家谱所记载的各家族时代相传的家族系统。这个系统,一定会详细地记叙家族宗庙中的祖宗牌位,长辈晚辈之间的排列顺序,个人地位的尊卑高下,使纵向传承和横向关系相互联系,分远近亲疏而分别叙写。周礼利用一个小虫奠定了周王室家族世系,这是古代圣王用来劝勉后人亲近亲人,勉励亲属之间相互和谐相处的法宝。然而对于秦氏家族,这样做却有狠大的困难。秦氏始祖居住在方山,万历九年,高祖泰迁居芳岱,传承到第四代,有鹤鸣鸾鸿鹏兄弟五人。鸿迁居别处不详其演变传承,其余鹤鸣鸾鹏四兄弟分为四支,到现在大概已经十叁代了。然而过去的家谱已经丢失,鹤鸣鸾鹏后代的情况大多无法考证。创制家谱的人,虽然想详细叙写其流变传承情况,但因为不明情况而不敢妄加附会,我们对此又能如何呢?曾经批阅苏东坡所写的家谱之序,有的亲属一点儿都没有谈及,凡是谈到的则有谱牒做根据,其实这样做本来就无妨于修谱的职分。这样考虑,我们在鹏祖后专门用一编记叙支谱,目的是使后来的各个支派能够在打开家谱时对本家族的传承了如指掌。家谱中有家族世系传承,是用来教诲后代互相亲近和睦相处的。那什么是亲人?我们认为,如果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么他们互相就是亲人,即使远至九族也是亲人。那么同一个祖宗之下远至九族之外的人就不相互亲近了嘛?不是。属于同一个祖宗之下的亲属之外,自然还有别的属于同一个祖宗的亲属。这个九族之外,自然还有独立与此九族之外的另外的九族。各人亲近其九族的亲人,也就是共同友爱各自九族的亲人。各亲近其同一个祖宗具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就是共同友爱其同宗下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圣人用来教育天下人的,也不过就是叫人各自亲近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人罢了,是为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知道有张家村的吗,我是长子县张家村秦家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QYH辉 发表于 2014-6-7 18:25
你好,知道有张家村的吗,我是长子县张家村秦家庄的,

你好,这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我也没有联系上作者。如果我这里有相关的情况及时告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秦氏文化网微信公众号

QQ|手机版|京ICP备06057923号|联系我们|秦氏文化网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4249号 )

GMT+8, 2024-11-23 05: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