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基本常识
编修家谱基本常识
家谱: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家族: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世系:同姓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由男性子孙排列而成。通常五代为一表。祖籍:父系祖先、祖辈家族长久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房支:男子成婚组成的新家庭为一个房支。辈份表:家族成员世代依照起名的顺序表。家训: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祠堂:用于祭祀祖先,或作为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
一、本族姓氏源流姓氏源流是得姓的来源与变迁,是明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中国的姓氏渊源大多很古老,经过历史不断演变,真正的出处、源头需要详细考证。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清楚。只有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才能世代传承。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常常与名人扯上关系,或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家谱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在于“明世系、别亲疏”以及考证姓氏源流。二、堂号堂号是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多取自于郡望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望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望的由来。大家族日久人众,或遇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总堂号”之下设立“分堂号”。“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望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
三、世系表世系表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记载家族成员名字、信息和相互间关系的图表。它有四种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像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以上四种形式各有特色,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和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是最重要的。四、家训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自汉初,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五、家传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传记”记述了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后世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家传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忌溢美之词,这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六、艺文著述“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七、家谱图像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供了最直观的素材,使家谱不再局限于文字记录。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全家福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家谱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八、编修新谱需继承创新明清时期,家谱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现在,家族成员结构、住址、职业变化非常快,编修新谱的结构、内容应与时俱进。修谱过程中,通过阅读老谱了解家族根源,同时应该大量搜集、阅读相关姓氏研究资料,增强自身学识修养。修谱者在编修过程中带着缅怀祖先、鞭策自己、启迪后人的主旨,既引导族人,又升华了自己。修谱是广泛收集家族资料,修订老谱错讹,续补家谱内容的过程。修谱不只是在老谱上补几代人生庚,也不是把过去手抄的老谱变成打印或者铅印的就行了。除老谱提供的历史线索外,可以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和其他研究者搜集更丰富的资料,对家谱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上接下续。由于老家谱大多系手抄,传抄者文化参差不齐;历时较久的事件人物又多为传说记载,因此错讹难免。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对、考证,去伪存真,拾遗补缺,订正老谱中的错讹,是修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谱应当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家谱源于传统文化,编修家谱即要遵循传统,也要勇于创新。在搜集采用各类资料时,不宜受缚于狭隘的封建观念,要注意有开阔的心态和现代的史观,不牵强附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一些遗迹考证、家传文物、祖墓老谱等,可以用照片、影印等手段录入家谱,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最原始材料,可做文献保存。续修的家谱可以制成光盘,方便保存、传递。总之,续修家谱应把握继承创新的原则,在传统家(族)谱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思想进行补充、整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