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西阳乡秦洼秦氏家谱
序木有根本,水有源头,万物同理,吾秦裔亦然。追根溯源,我祖籍永平府乐亭县秦家庄(今河北省乐亭县毛庄乡秦庄村)。
明末清初,关内人口日众,田产甚少,百姓生计窘困,举步惟艰;关外,几经外寇抢掠,频频战乱之后,我辽东半岛已偃旗息鼓,马毙兵折,白骨遍野,居民死伤逃亡者众。千里沃野,地广人稀,惟几处荒城废堡,颓垣断壁。清顺治十年(1653)颁布《辽东招民垦荒条例》之后,我始迁祖家有公携子维福、维财、维禄、维德诸公,背井离乡,登舟远渡,横跨渤海,踏上辽东半岛,遂肩担步履,昼行夜宿,几经辗转,终籍落奉天府复州城东北十五里一方沃土洼地,占产立业。斯时,此仅居秦、陶二户,遂各以土石筑平宅三间,陶姓居东(今陶宝林居址)我祖居西(原八世祖讳鸿业公旧宅,现张喜贵居所),我祖人众于彼,故“秦家洼”因之获名。
始迁祖家有公携眷徙居辽南,仍不失彼岸先人勤俭之本色,每日朝出暮归,垦荒耕耘,辛勤劳作,日渐丁添人增,田产颇丰,家业日兴。几度春秋始迁一世祖作古,嗣於屯西北山前坡卜阴宅一处,购白绫绘谱。逢年,堂屋正北悬谱,祭肴丰盈,烛光四射,香烟缥缈,爆竹声声,男女老幼喜气洋洋,秦门基业初具规模,如此年复一年,繁衍生息,根基日固。
如今,始迁祖以来已传至第十三代子孙,多居故里,本省诸多市县及内蒙古、黑、吉、皖、陕等省市(自治区)均有我同宗族人徙居。洋洋中华,社会和谐,国强民富,慎终追远,祭孝祖宗之俗得以复兴。然而,“老宗谱”已於“破四旧”时被付之一炬,荡无踪迹,族人虽欲重绘新谱,但苦于先人名讳支系关系无人能谙,憾哉!忧哉!余每逢回乡扫墓祭祖、族中长者晚辈,均呼声纷至,嘱余重纂竹帛,以便我族后嗣认宗知祖,此乃余与族人之共望。
编修族谱乃溯源敬祖之最佳形式。即或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至今,殡葬改革日趋环保科学,昔之硕柩为精小骨灰盒所代,力废迷信之俗,丧事从简,祭祖孝亲之式可谓极大演进。然而,满山遍野冢丘如星,墓碑如林,纪念堂骨灰寄榻无隙,逝者亦争占一地,其势日甚,而坤不复增,生者将渐无立足之地。如此,何言祭祖孝亲?其势令人堪忧!因之,诸姓族有识之士必将其宗族世系衍变、迁徙源流、人物事件、先人文明佳迹等,咸以书面之普通形式,或以光盘、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辑谱储之,其既具图文音形并存、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易储不腐,且不占寸土等优点。可使天下同宗异地之族人便捷寻根认宗,知祖孝亲,尚免近亲连姻,大家一朝相遇,便相识相亲,进而更增凝聚。
然而,余虽精力尚佳,但苦于文墨积淀肤浅,尤畏高人吹毛求疵,实难承此命。细虑,现族中列位高龄昆仲尚在,倘不趁机拯编族谱,恐失良机,将愧对祖宗,且吾族嗣何以寻根认宗?岂不数典忘祖,贻笑大方!至此,弃诸虑,欣然承命,不惜代价,广寻谱料,奋笔疾书。今纂《秦氏宗族谱书》一卷,旨在慎终追远,永言孝思。让先人青史永留,永垂不朽!教后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始迁祖家有公九世孙趾麟
一、寻 根 溯 源
(一)秦姓起源、播迁与名人
据《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学家对秦姓的起源又有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之说。
唐人林宝《元和秦纂》和宋代的《广韵》都认为秦姓源于赢姓秦朝,系秦被汉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据《史记·秦本纪》载,帝颛顼的青孙伯益(一作柏翳,即大费),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辞海》说他是“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辞源》说他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的后黯有个叫非子的人,善于养马。周孝王命非子在研、渭二水之间养马。结果,马滋生众多,得到了大发展,因之封非子于秦邑(即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一说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使复续赢氏祀,号日秦赢”。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时不幸战死。周宣王召秦仲长子秦庄公及其四个弟弟给兵七千,命他们继续伐西戎,结果打了胜仗,收回失地,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此后,庄公次子秦襄公在西戎犬戎与申侯代周,杀周幽王时,曾将兵救周;当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又以兵护送,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歧以西之地。秦国在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风翔东南)。秦穆公曾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建都咸阳。秦朝历二世,统治15年,于公元前206年为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秦氏。
以邑为氏之秦,源于姬姓鲁国,形成于今河南范县。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周公姬旦于曲阜(今属山东),是为鲁公,因周公“留住武王”,由周公之子伯禽就封。伯禽的裔孙有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东南。《春秋·庄公三十一年》载“筑台于秦”,郎此)者,以邑为氏,称为秦氏。此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所云:“秦氏出自姬姓。周文公世子伯禽父受封为鲁侯,青孙以公族为鲁大夫者,食邑于秦,以邑为氏”。
此外,古代有大秦国(即罗马帝国)汉桓帝延熹力:年(166年)大秦皇帝安敦遣使来中国。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大秦又遣使来与中国通好。其中有留居中国不返者,就以“秦”为姓,如三国时的商人秦论,即属此支秦氏。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西南部)有秦董父,为孟氏臣,以勇力闻名;孔子的学生中有楚国(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人秦商,鲁国人秦非,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人秦祖,秦冉。战国时有杰出医学家秦越人,即扁鹊,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长于脉诊和针灸。他遍游各地行医,反对巫术治病,名闻天下,故人们以古代良医名“扁鹊”称呼他。燕国(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有名将秦开,勇士秦舞阳。又据《吕氏春秋》载,古代有善于相马者秦牙。
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俸禄为二千石)故世号“万石秦氏。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载,秦末有秦同,以卒从刘邦起于薛(今山东滕县西南),因击项羽有功,于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被封为彭侯,食邑千户(食邑在今江苏徐州市境)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初有迁至今江苏者。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西汉有博士弟子秦景宪,传说他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从大月氏使臣伊存口受浮图经,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东汉有茂陵人秦彭,章帝时任山阳太守,后转颖川,皆有美政;诗人秦嘉,陇西(今甘肃东南)人;秦周,平丘(今河南长垣西南)人,能以财救人,官至北海相。三国蜀汉有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人秦宓,少有才学,在任长水校尉时,与吴使张温辩难,对答如流,使张温大敬服,官至大司农。西晋有太常博士秦秀,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
(元和姓纂)列秦氏郡望有:太原(今屑山西),为秦秀之后;齐郡(治今山东济南市)鹿川洛川县(今屑陕西),河内(今河南沁阳),皆为秦彭之后。还有姓氏书列秦氏郡望为:太原、齐郡,天水(至今甘肃天水市)。唐初有将领秦琼,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唐代有隐士秦系,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诗人秦韬玉,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末,上蔡(今属河南)人秦宗权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其族弟秦彦晖,事五代楚王马殷,迁居湖南。
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北宋有词人秦观。南宋有数学家秦九韶,还有投降派代表人物,高宗时宰相秦桧。元代有戏曲作家秦简夫。明代有代丈夫领兵的女将秦良玉。清代有署翰林院掌院学士秦惠田,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近代有民主革命者秦力山。现代有曾于1931年任过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的秦邦宪,又名博古,1946年参加重庆谈判,返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秦基伟,1914年生,湖北红安人。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1997年逝世。秦舜华任联合国秘书。女辈艺术家著名电影演员原名秦德和(秦怡),1922年生于上海,1938年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1年任中华剧社演员,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扮演了80多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从清代开始,大陆秦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行开垦。近代以来又有一些秦姓人离别故土,走出国门,徙居海外,不断开拓新的事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美籍华人秦家骢,曾任美国《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著有《宗族之恋—一个中国家族的九百年繁衍史》。
2006年以来经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统计,秦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列为第72位。其分布很广,以河南、四川、广西、江苏较多,该四省区秦姓约占全国汉族秦姓人口的54%。
秦姓不仅是汉族大姓,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金时女真人四抹然氏,汉姓为秦;明清时云南路南州(故治在今路南)土知州为秦氏,系彝族;清代满州人有秦姓,世居长白山;清满州八旗姓穆颜氏,后改为秦氏;清代高丽人有秦姓,世居得州;独龙族居云南秦郎当,以居地名第一字为姓;满、土、回、瑶、蒙古、纳西、土家等民族也都有秦姓。
(二)礼县·秦的发祥地
四周是重重叠叠的黄土丘,中间弯弯曲曲流出两条河:大一点的叫西汉水,小一点的叫燕子河,在两河交汇处的西岸,依山傍水坐落着一个小小县城,这就是甘肃礼县。
礼县古称兰仓,大概因为在远古时代它水草丰茂,盛产兰芷吧,可百姓的生活却十分艰辛。明万历年间礼县知县郭衡,曾作诗记述他乡下所见:
陇西别是一封疆,关塞生民最可伤。山叟祗知莜为麦,溪娃曾识布为裳。笆篱全不遮风雨,住卧公然溷豕羊。木食草衣真外化,此中何事更征商。
礼县历史久远,文脉深厚。祁山、铁笼山等地的农民,在耕地中常翻出陶片、“龙骨”、瓦当、箭矢等东西,人们熟知《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大战铁笼山的故事,对此便习以为常,并不介意。1917年,在礼县红河乡的王家东台,出土了数十件青铜器,农民把它们当做破铁烂铜卖给古董商人,两年后流入 兰州商肆,其中一件置厨中盛残浆,幸亏甘肃督军张广安尚能识货,重金收藏,直到1923年在北平被王国维见到并为之作跋,才真相大白,原来它就是现藏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国宝“秦公簋”。此后为秦公簋作考证的,除了当地学者天水冯国瑞外,还包括了罗振玉、马叙伦、郭沫若、容庚、商承祚等著名学者。1947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裴文中来礼县考察,在盐关乡新集村和石桥乡高寺头,先后发现仰韶文化和齐家窑文化遗址多处,并有后来发掘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存的显示。
据《史记》等史书记载,秦人总是同“西山”、“西垂”、“犬丘”、“西犬丘”、等地名联系在一起,秦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驰马逞强,后来从西东移,可以说经历了“三部曲”:先是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收为附庸“赐姓嬴”;接着因征伐反叛周室西戎获胜,被赐为西垂大夫;最后因护送周平王东迁而受宠,得以封侯。秦人东迁,最初驻足于今陕西宝鸡境内,后封于梁山,即今陕西韩城一带。秦人东迁后,利用其政治、经济上的优越条件,迅速壮大起来,与其他诸侯一起参与逐鹿中原的七雄争霸,并最终问鼎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能够证实这一时期秦人历史活动的,是已探明的3座秦人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均在陕西境内。那么,秦人最早的陵园,即史书上所载的西垂陵园,它在什么地方?这曾是长期困扰历史学家的一个难解之谜。
礼县大堡子山墓葬的发掘,被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初步断定,它就是尘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西垂陵园。解这一千古之谜:理由一,出土的青铜器上,无论鼎还是钟,都铸有“秦公”字样,这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它不是一般秦人的墓葬,而是秦人最高统治者的墓葬。理由二,与此相联系和相适应的是,墓葬的规模宏大,陪葬丰厚,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理由三,墓葬都是坐西向东,墓主都是头西脚东,这跟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的建制完全一样。理由四,大堡子山位于西汉水和永坪河的交汇处,从侧面看,酷似乌龟形,这种“两河夹一山”的风水取向和象征长寿的山形选择,也完全符合秦人的文化传统。
秦人第一陵园确定后,另一谜团也迎刃而解,即历史上所谓“西垂”、“犬丘”、“西犬丘”究竟在哪里。答曰:大部分在礼县境内。具体说,是西汉水从东边发源地到西边永坪河以北,以祁山为主脉的广大三角形地带,那里是岷山山系同秦岭山系相接处的缓冲地带,山势平缓,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属草原与草原植被带下的黑赤土壤,适宜于放牧。在它以南,就是《水经注》所说“嶓冢导漾”的西汉水,发源于天水境内的嶓冢山(今齐寿山),旋即流入礼县,它从东边罗堡到西边永坪峡,长约30多公里的河谷地带,是礼县境内最大最肥沃的河谷平原,当地人称作“盐关川”,适宜于耕种。而位于这一河谷平原中心的盐关,盛产井盐。唐肃宗乾元2年(公元759年),自秦州(甘肃天水)南下入川的诗人杜甫途经盐关,作诗《盐井》,描写当时煮盐和贸易的景象,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的大镇,又以骡马集市而驰名。可见,秦人最早在这一地区养马、建邑、筑陵;后来诸葛亮北上伐魏,在这里建立大本营,都不是没有原由的,而是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这里的山脉河流,地质土壤,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优越条件。这一正确的选择,无疑使这里成了秦人的嘉天福地,秦人尔后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到此,我们有理由说,礼县是秦的真正发祥地。
(三)始迁祖故地—乐亭县毛庄乡
(四)秦庄qinzhuang行政村
位于毛庄乡政府驻地西偏北5公里。东距石庄村1.5公里,北距颜南村0.5公里,西距二滦河1公里,南邻王戈庄村。为秦庄村民委员会驻地。
据查:该庄建于明朝末年,建庄时因姓秦的多,故取名秦庄。
全村152户,452人,汉族,秦姓人居多,其次蒋、郭、付、张、董等姓氏。村庄聚落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400米,南北长300米,房舍为砖石木结构,平房焦顶。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属于垞人民公社秦庄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后称于垞乡秦庄村民委员会,1989年并归会里乡,1996年并归毛庄乡,称毛庄乡秦庄村村民委员会。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171亩。地势平坦。为轻壤质潮土有部分沙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果树、瓜菜等。农业年收入341.78万元,林业2.39万元,牧业37.39万元,建筑25.04万元,运输22.12万元,商业53.7万元,服务4.73万元,其它40.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6.76万元,人均纯收入4585元。
2007年5月乐亭县地名办提供
(五)始迁祖迁徙路线示意图
注:始迁祖迁徙路线无有记载,若走水路始发港应为“秦皇岛”或“天津塘沽”登陆港为“大连港”或“营口港”,亦或乘渔船于渤海东岸某地登陆,本图中迁徙路线仅为其中一种可能,不可定论,仅供参考。
二、辈 序 范 字
一至五世祖:家(有)、维、国、单字、思。估计应与乐亭故地本宗同。
自六世祖起由马厂马老先生另拟二十辈序字并刻至始迁祖家有公墓碑:萬吉鴻麟鳯,詩書希聖賢,芳蘭昌積善,玉樹樂承先。
族人名字中的范字位置应此辈居中,下辈则居下。坚持范字,以免乱序,以往未按范字起名者,能纠则尽量纠正。
祖籍乐亭县毛庄乡秦庄村秦氏族人提供仅知辈序:
存、玉、景、 正、 好、 文、 壮
再、 友、 廷、 龄、 恩、 汇
永、 占、 俊、 长
王(旁)、德
云、 锡
注:上列乐亭县毛庄乡秦庄村秦氏辈序系笔者携夫人于2007年5月末亲赴故地寻根获知。其二至五行为同辈异字,均不知各属故地始祖之几世。
二00七年清明佳节,晴空万里,空气清新。一大早,六世祖讳万贞公茔地北隅茔廓阳坡,只见始迁祖九世孙满麟率众族人忙碌不已,大家正为始迁一世祖重立墓碑做准备。再看,屯中通往茔地路上,闻讯族嗣络绎不绝,均纷至沓来。有秉香纸鞭炮者;有持锹荷铲者;尚有几辆黑色轿车停在茔边。须臾,族嗣渐众,达二三十余。
约九时许,一辆蓝色汽车负重缓缓驶来。车上卧有近千斤雪花石碑,上有红布掩映,彰显庄重。车后,始迁祖九世孙占麟及子女紧随护送。顿时,茔地鞭炮齐鸣,众嗣喜迎始迁祖墓碑之至,个个笑逐颜开!
茔地上沸沸扬扬,众嗣齐头并进,有锯灌丛以扩场者;有以罗盘定位者;有搬砖端沙和灰者。待方位校毕,以惟长者八世祖鸿传公为首,为新冢动土燃香焚纸,又一次鞭炮声响,随后众嗣一一轮流铲土,以示动土奠礼。待影柩下葬,冢丘拢起,众嗣呼号,拱手抬起千斤硕碑,亦步亦趋,缓缓就位。始迁祖十一世孙文诗操铲砌筑,片刻红砖影墙砌毕,一座高达2米。阔0.75米,厚近0.15米之雪花石碑高高耸立,碑头红布披挂,随风飘动,众嗣围拢观赏,墓碑正面两边刻有“暗八仙”图案,碑文内容及形式接近原碑,字迹十分清晰,背面为笔者以“族谱编纂小组”名义所拟“墓誌銘”。倘於茔地前方远眺,始迁祖墓,茔廓灌木环护,雪白墓碑尤为雄伟壮观,无论其相对与绝对高度,均为阖茔碑林之最,宛如地道的“统领”之位。事毕,上香烧纸。再鸣鞭炮,众嗣虔诚地跪拜三叩首,其势甚为庄重!
时已至午,凤平、运诗、文诗驾车送诸族人赴复州城便宴。席间,笔者向族人宣纂谱工程之起由、进程与展望,众族人洗耳恭听,颇受启迪。为期族谱早就,均一致表示願尽绵薄。席毕,凤平、运诗共同为午宴买单。
至此,为始迁一世祖重立墓碑之事圆满成功。如今忆其场面,仍历历在目,感人至深,喜极!真乃谓吾宗有望,吾族必兴矣!
始迁祖家有公九世孙:趾麟
2007年7月12日
据始迁祖九世孙尚麟提供线索,二00六年清明期间,由始迁祖九世孙满麟,趾麟在秦家洼屯西四队小桥公路南通往水库道旁水沟东沿找到后抄录拍摄。目前尚无从归支。
五世祖秦思成之残碑,于2007年6月17日扩修公路时在秦家洼土地庙前被挖出,仅上下两段,部分字迹受损,碑文中雪花点为暂不可知文字。碑文虽残缺不全,但与兴诗所珍藏的旧分书契约综合分析、推断五世祖思功、思成为胞兄弟均系四世祖学之子;思成长子为万镒,次子万适(kuò)即万国;万镒育一子逢吉,逢吉仅育一女,过继恒次子鸿宾为继子。怀吉、恒吉、恺吉为万适三个儿子,怀吉为长子,而非之前三子;万裕无后人记载;怀吉育儒、君、贞、祥四子;章、宾为恒之子;泰、魁系恺之子。
注:秦氏墓地墓碑很多,这里只将万字辈的部分墓地墓碑照片载入,可能有遗漏,敬请谅解。
四、族 约
偶得“宜守宜戒二十事”之《冯氏族约》,读之甚赏,此乃冯玉祥将军近七十年前为其族人所留。其极为透彻地阐明了如何做人之奥理。
仰将军如此注重家规族约,期望子孙之意,至深且殷,用心良苦!余才望欠佳,难拟训语,且非敢言训。为不断提高吾族人之素质,特摘引冯氏“宜守宜戒二十事”代为吾族约。乃为树人、起家、兴族、强国之本。望吾族后嗣能常以之反复训诲,体贴奉行,必大益矣。三十载后,我族有识之嗣重修本谱,可另拟“族约”。
宜守者十二事
一、孝亲。亲为人之所本,孝为百行之先,人而不孝,何以为人。故冬暖夏冫青,昏定晨省,食甘衣暖,绕膝承欢,皆人子应尽之道。然不徒此也,又必顺其心,养其志,居家为努力生产之工农,出外为悍卫国家之战士,始是大孝。
二、忠国聚家而成乡,聚乡而成国,家是社会之自然单位,国是国际之政治单位。故曰推孝亲之心以忠国家,扩爱族之念以爱全民族,斯为人人立身处世之最高道德,生存发展之至要条件。自来私家之念兴,国家之力弱。当此国难严重,帝国主义者侵凌无已之时必也人人轻家爱国,为国为民族之生存而奋斗牺牲,斯能转弱为强,变贫为富,亦从而雪耻复仇,保祖宗之庐墓与家族之永续发展矣。
三、敬长。事长之道,以敬为主。长也者,非徒年龄辈分之高低,亦抑学识经验之丰啬之谓也;敬也者,不怠慢,不放肆,不狂妄,兢兢业业之谓也。在族中父老兄长之前,固应如是,即乡邻戚友间,亦应恭而有礼,时存钦敬之诚。且敬之一字,范围极广,举凡谨言慎行,束身正心,皆自敬中得来,可不与此三致意焉。
四、团结。一人之力有限,群体之力无穷,故始之团结一族,终之团结一乡一县一国以至于全人类,共求进步,共维幸福,斯即实现世界大同之目的矣。抑吾所谓团结力者,非此族与彼族争,此国与彼国争,亦非团结起来作人家之奴隶,而是正义与公理者团结起来与恶势力斗,与自然界之压力斗,以求人类自由幸福平等之社会之实现也。
五、求知。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幸福之源泉。有知识,可以变无用为有用,如各种新发明是也;无知识,可以视黄金为粪土,如货弃于地是也。且也同一事也,有知识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故曰知识即权力,个人之贫富,国家之强弱,均于是瞻之。凡吾族人,无论如何困难,必须认定将自已子弟,不分男孩女孩,一体送入学校读书,斯为最重要之事。并须知:知识无限,日新月异,应极力接受新知识,以求不断之进步,只须加以真善与否之选择,切不可故步自封也。
六、力行。学贵实用,理贵实行,此为古今中外行已经世之金针。否则学以妆饰,理以空谈,则任何深学奥理,反足以误己而误人矣。是愿吾族人于一切知识学问,道德规范等,不落后,不空谈竭一已一族之力,均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实行之。
七、勤劳。勤劳是治生之本,亦成事之基。农人勤劳则收获多,士人勤劳则学问优,事在人为,有志竟成。幸勿任之于命,归咎于天。况吾族为农为工之家风,敢舍勤劳而思安逸乎。
八、节俭。俭可养廉,更可救贫。能节省自必不贫。不妄费自免拮据。行之既久,储存渐多,家给人足,衣食有余,虽遭荒歉,亦不忧冻馁。古人谓俭为美德,诚非虚语。
九、谦和。谦受益,和为贵,是先圣先贤之格言,亦父师频为教诲,人所习知者。无论处家庭,处乡里,处友朋;无论作事求学,总以不自满足,蔼然可亲,方能有涵养与进步。
十、诚信。真挚笃厚谓之诚,诚实不欺谓之信。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于人格上于事实上,俱有莫大之关系。深望身体力行,不离须臾,修身之道,庶乎近之。
十一、利他。今人多专谋利己,不顾其他,是以世风愈下,欺诈横生。不知同属人类,应存恕道,诚如以爱己之心爱人,以为己之心为人,则事事为他人谋,时时为公众谋,人人交相利,损人利己之事绝迹矣。墨子讲兼爱,耶稣重博爱,其利他之诚尤为显然,体会斯旨,自能进德无量。
十二、公德。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公德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德也;互相利赖,尽其在我,公德也;千万人之事,应遵千万人共守之纪律,公德也;有利于社会国家之事,率先倡之行之,有害于社会国家之事,率先改之除之,是尤公德之大者也。凡此所举,自小及大,勉而行之,进乎上德矣。
宜 戒 者 八 事
一、懒惰。懒惰之为害大矣哉,足以废事业,足以阻进步,足以损人格。试观兴盛之象,无非由勤苦而来;衰败之家,莫不因懒惰所致;是贫富贵贱,即勤惰之所由分。故朱伯庐先生治家格言,开宗明义首先曰:“黎明即起”。一起息之间,尚郑重若此,他事则不言可喻。
二、骄傲。骄纵傲慢,一方面为不德,另方面则贾祸杀身而有余。盖恭顺和平,人咸敬之。一涉骄傲之嫌,将鄙弃之不暇,尚谁与之亲近哉。况矜己傲物者,必多轻侮。骄于学则必退,骄于事则必偾,骄于人则必辱,招祸贻害,理所当然。
三、饮酒。昔孟子尝曰:“禹恶旨酒”。既曰旨,又何恶,正恶其旨美,而人易近也。酒之为物,其性刺激,故贪饮者必易醉。神经错乱,知觉失常,贻误正事,损害身体,固所恒有;而言行不谨,损人而并损己者,更仆难数,此所以宜避而远之也。
四、赌博。费时伤财,倾家败产者,惟赌最烈,好胜恶败,有伤品德。求赢渔利,小人之尤。又有不惜以种种诈术,引诱良善,入其彀中。故嗜赌者,未有不家败产尽。甚且诲淫诲盗,以求赌资卖儿鬻女,以偿赌债,言之可恨,亦殊可怜。故余生平恶赌,甚于蛇蝎,以蛇蝎之毒易防,而赌害不可胜言也。
五、迷信。迷信之来,由于无知,祸福之来,不知所以然之道理。岂知万事有理,祸福在己。堪舆、相面、算命、占课、求神拜佛等事,皆属欺人之谈。既无真理,何知祸福。至于吾乡农人不知兴水利,尽地力,选种籽,相土宜,徒思靠天吃饭,听其自然,故一遇水旱之灾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此只知迷信而不尽人事之咎。是在族人读书明理,以人力战胜自然耳。
六、自私。利己之心,恒所不免,惟须在利他与公益之范围内耳。如欲损人以利己,则谓之自私。自私之人,终日蝇营狗苟,惟利是图,尝恐其计之不工,谋之不巧,使人人交相损,斯人人交受其害。故自私之结果未必真能利己也,徒损人而已。且损己之品格,损己之心术而已。且损己之品格,损己之心术而已,乌乎可。
七、奢侈。奢侈之习,最易误人。尝见富贵而少教育之家,争奇斗丽,极易奢华,以养成子弟傲慢懒怠之气;兴家无术,败家有余,前日之富豪,转瞬而贫无立锥矣。甚且本属寒家,尤而效之,甫经摹仿,已受冻馁,言之寒心,思之凛然。古人曰:“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三复斯言,当知何从。
八、虚伪。诚敬之道,前已言之,而虚伪即诚敬之反。言不由中,虚伪也;行涉鬼祟,虚伪也;推而至于欺诳狡猾,更属虚伪之尤。吾人应世接物,端在诚敬,若出之以虚伪,无论人之视我如见其肺肝,未必果受其愚,而言行一亏,信用俱失,自问当亦愧悔不置。戒之戒之,幸勿蹈此。
五、先 人 轶 事
(一)金鸽引路
秦家窪屯南近一公里的“官道南”,清乾隆年间咸为一片沼泽,泥泞没足,水草丰生,微风吹拂,芦花荡漾。此处曾为秦氏茔地。族人每逢扫墓祭谒,均赤足奠仪。祭毕,泥足实难入履,尴尬不已!为避其境,有族人提议迁坟。阖族共议,一致赞许,遂另卜兆域,择定榖旦,即可动迁。
筹备就绪,本支后嗣秉香纸祭肴,抬影柩,荷锹镐至茔地,奠仪毕,遂动土剖坟。蓦然,墓中一对金鸽飞出,直奔西南而翔,众嗣惊诧不已。“追”!有人急呼,遂有族人骑驴目不转睛循向紧随,眼见金鸽降于大房身(今岳山村)河西崖(十二队棉花包河西),探者回禀,阖族议定,即择金鸽所降之地为茔,斯时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三世祖讳国富、国林在此置劈阴宅一处。二者寿终俱已归窆於兹。谓之“秦家茔”。如此“宝地”,众嗣以期福禄降之。
斗转星移,几度春秋,吾秦裔依旧,缘何?族人不解。
恰逢扫墓,有族人偶见西南三百米处,外廓石栏围栅、苍松叠掩,墓园雪花石碑高耸,蔚为大观,东三十米,且有平宅三间,乃为卫墓者丛氏之居,此乃“汪家茔”也。其族人多有豪门富户,文人墨客,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吾族人方悟:当年金鸽所降之地仅区区三百米之距,致两族竟天壤之别。憾哉!悔哉!
始迁祖家有公九世孙趾麟
2007年7月30日于金州
(二)驭 者 鞭 技
鸿章公三子春麟,号称“三机匠”,深谙驭技,确系驭者高手。当年曾受雇于复州城下洼于门为驭。斯人嗜酒如命,东家规劝:“尔如此狂饮,何以养家活口”?春不悦,遂辞另图。
翌年,于欲请碾兴办油坊,遂修运碾专舆。现驭者忧其碾阔框狭,隙不足二指,恐难通过,故告怯!东家坦言:“尔只管将碾拉回门外,余自有办法”。现驭者遂套三节十二匹骡马驱舆拉碾。东家差人邀春,其应邀而至。见东家,忙询何干,东家笑曰:“余甚忧尔之不至,先小饮,待事毕畅饮!”须臾,碾舆至门外,春即晓,遂弃杯离席,从现驭手中接鞭跃辕,吆齐头套,舆刚入门,套骡欲侧列,只闻门洞一声脆鞭,那套骡血染口角,只得亦步亦趋,只见硕碾擦框而过,众声喝彩,齐声叫好,东家尤喜!遂差人去饭馆儿端来一桌丰盛佳肴,与之开怀畅饮。三里五村,无人不晓三机匠乃驭者高手。
另六世祖讳万国公,号称“国二爷”,常年往返于复州、营口间拉脚,每必宿客栈。久之,时有羁失,遂忿而窥之。一日,车欲出栈,套骡即出栈门,见羁半脱,遂鞭击窃者指尖,窃者愕然,畏而不动!国曰:“倘复盗,定切汝耳,若失手未中,願赐银百两,绝无戏言!”窃者鄙曰:“莫吹!”客栈小二旁曰:“余願为赌鉴”。此后几乎半载未曾失羁,国已渐淡忘。
又一日,国将驱车出栈,套骡即至栈门,羁半脱,真可谓“说时迟,那时快”,国遂扬鞭一击,见贼耳即落,血肉模糊,痛曰:“尔还真打呀!”小二旁曰:“尔等曾有言在先的么!”窃者无言一对。于是,“国二爷鞭切贼耳”被传为佳话。
始迁祖家有公九世孙趾麟(据尚麟等所述整理)
2007年8月25日于金州
秦氏一至六世祖谱表
秦氏三至七世祖部分名讳拾遗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万冬 万仕 左为秦家洼西秦思齐 林氏—— 边子现存的一万禄 座孤碑。 万宝 秦福吉秦国祯 秦 羲 秦思盛 秦万祥—— 秦 连 秦思谦 秦万福 秦照吉 秦 文 秦思忠 秦万财 秦 广 秦思元 秦万礼 秦禄吉 秦 仁 秦思克 秦万年 秦和吉 秦 玉 秦思品 秦万清 秦顺吉 秦 珂 秦思聀 秦万全 秦德吉 秦思有 秦万元 秦思太 秦万英 秦思聪 秦万增 秦思宽 秦思荣 秦思道 秦思财 秦思登 秦思源————秦万升
以上五辈先祖名讳计47位,系家有公十一世孙兴诗珍藏的古旧分书契约和现存孤碑中不知支系之祖,待查归序。后 记本谱书历经两载艰苦努力,终问世。乃吾宗族之盛事。以慰黄泉,以飨族人,以垂青史。望族人经常阅览,训教后嗣,知祖敬祖,认宗孝亲,传承先辈文明,发扬光大,以兴宗族。族人当知,爱我谱书,乃敬祖之表现。故应严加保护,精心惠存,以流万古。本谱书族谱部分,采用主干系图表及“万”字辈起分支图表与表格明细相结合之综合形式。始迁祖代远年湮、记载缺失,且无现成谱本可循,致使编谱颇难。故遵族谱编纂小组成员意见,拟以“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实事求是,力求节俭,殚精竭虑,勿留遗憾”为原则,自2006年初即启编谱工程。在编谱小组成员及有关族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近访复州大地,远则由爱女网上搜寻,伴以大量电话、信函联络,先后寻访了国内吉、皖、陕、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之有关本宗族人。其书稿反复推敲,几经修改,曾四易其稿,日臻完善。本谱书中之始迁祖,原当论几世?笔者为此曾携妇亲赴乐亭故地查寻,其当地既无族谱记载,高寿健在者中,亦无人能谙,只得无果而归,了却夙愿。故讳家有公即称始迁一世祖。据推断,一至五世祖之辈序字,当与乐亭故地本宗族人一致。自六世祖“万”字辈起,族人另拟二十字辈序,(据说系马厂马姓一位老先生之佳作,详见始迁一世祖碑文)为使各地吾宗族人不再乱序,依据该二十字辈序,凡违者,能纠则纠,后生者遵之,乃为孝宗之举。据传,当年始迁一世祖迁徙所携四子中,有途中失散者,有徙后另地他图者,具体涉及某位不详。谱书中个别族系,系据有关支谱、发掘存碑及始迁祖十一世孙兴诗所珍藏之古旧“分书、契约”等推断而成。另有诸多先人名讳,均不知其支系,故将其列於谱表之后,待查归序。族谱中支系之诸多未知,可能是暂时,亦可能为永远。凡尚且不详之处,均标“无出”。“泰山九仞,功亏一篑”,笔者力尽,憾甚!“思河之清,人寿几何?”笔者惟忧一旦作古,岂不半途而废?故暂定此稿,依之出版。本谱书坚持“男女平等”之原则,女与子同入谱表(不确知之早年女辈均未写入)且力注夫婿姓名及所育子女几何,其业迹声望突出者,亦可载入本谱。凡入吾门为妻者,尽量写明其为何地何人之几女。凡入谱之女性,尽量写其姓名而不用“氏”。本谱书虽为一人执笔,但广得族内外众士之助。族人贡献较大者有:韩殿英(八世祖鸿传之妻,提供鲜为人知之族系信息)。秦尚麟(提供本支系较详实谱料,认证整个族系关系,讲述先人轶事)。秦富麟(能背诵始迁一世祖碑文,认证族系关系,讲述先人轶事)。秦占麟(搜集族系资料,出资为其曾祖及始迁一世祖重立墓碑)。秦满麟(纂谱工程重要组织者,逐户核实谱稿,精心搜集先人残碑、史料)。秦凤东(认证族系关系),秦凤祥(提供吉林本支系谱料),秦凤福(提供本支系谱料为始迁一世祖影葬立碑定位),秦凤光(网上寻宗,谱稿编排、打印),秦诗富(提供本支系谱料及吉林本宗信息),秦兴诗(提供珍藏已久的极有价值的署有诸多先人名讳的古旧“分书、契约”),秦明诗(提供马厂等本支系谱料)等,其功德永存!本谱书得以面世,诸位有识热心为之捐资赞助者(详见捐资附表)功不可没!另笔者赴乐亭寻宗时,河北秦永生、秦永明帮助提供河北乐亭族人的信息,深得该县民政局地名办李女士、谢先生等鼎力相助;又得故地秦庄村秦壮勇等热情款待;更有知识渊博的刘曰平老师的悉心指导及其他友人关怀帮助。谨此,顺致诚谢!本次编谱,笔者虽主观力求完美,不留遗憾,又广得族内外诸位有识之士支持帮助,仍不乏存在遗漏与差错,其误概归咎于余。谨此,深表歉意!其中不当,望予反馈,以期修谱更正弥补。本谱书首次印刷90本。欲获者,请与始迁祖九世孙满麟联系索取。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本支长百世,俎豆永千秋,接力有来人,来人更优秀。常规每三十载左右必修族谱。届时,吾宗必有孝宗之嗣重修竹帛,并永此沿袭,吾自信无忧矣!始迁祖家有公九世孙趾麟2007年12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