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馨菱(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勘探家、应用电子学家)
秦馨菱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勘探家、应用电子学家
秦馨菱(1915年10月17日—2003年12月5日),山东安丘人,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勘探家,应用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秦馨菱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任美国联合地球物理公司、斯郎波吉公司和莱恩·韦尔斯公司实习工程师;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57年兼任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物探教研室主任;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遥控遥测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3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秦馨菱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科技领域等方面。
人物生平
1915年10月17日,秦馨菱出生于山东潍坊。
1931年,进入通县潞河中学读高中。
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台任练习员,从事地震观测。
1945年,任美国联合地球物理公司、斯郎波吉公司和莱恩·韦尔斯公司实习工程师,学习地震勘探和石油电法测井。
1946年,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从事放射性勘探和电法勘探试验。
1950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7年,兼任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物探教研室主任。
1960年,调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同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
1978年,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室(即第四研究室)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3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科研成就
秦馨菱早期参加地震观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曾在湖南、四川、贵州等省探测金属矿。1941年随李善邦测绘出攀枝花地区的三幅地形图,并用磁法探明该矿的分布,确定为钛铁矿。20世纪50年代初参与东北、山东、内蒙古、湖北等处探矿工作,发现了新矿体。1957年促进了质子旋进磁力仪在中国的诞生。1960年—1966年参加气象火箭及人造卫星部分电子线路的研制。1978年以后参与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改进和现代化建设。
家庭背景
秦馨菱祖籍山东安丘,出生于潍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外祖父王泽普是潍县广文大学天算系教授,父亲秦耀庭是齐鲁大学生物系教授,母亲是潍县小学教员。
婚姻状况
秦馨菱妻子吕式瑗,是中国护理专家,骨科护理学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