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 发表于 2022-7-6 20:57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南里岳乡马兰村秦氏家族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南里岳乡马兰村秦氏家族
秦耀生(邯郸)
方氏建村 名曰马兰
曲周县里岳乡有个马兰村,该村已有610年的历史。这个村的创始人叫方友辅,据曲周《秦氏宗谱》记载:“友辅,河南人。登元进士,官平章事,出守顺德。明太祖倡义靖乱,兵临其地,攻七昼夜不下,舍而北向,逐顺帝于塞北,建都金陵。”

据有关史料记载,1368年即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全国尚未统一,元军控制着北方大部分地区。为统一全国,明太祖朱元璋组织兵力,进行南征北战,称“倡义靖乱”。北征过程中,方友辅在顺德(今邢台)和明军展开激烈战斗,进行顽强抵抗,致使明军“攻七昼夜不下”。便绕道打到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惠宗(朱元璋赐号顺帝)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夜逃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又跑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河西岸),于1370年去世。

明军消灭元朝后,朱元璋命令把方友辅母亲逮捕囚于狱中。由于曾与明军进行过殊死战斗,阻碍了明军北征,于是友辅亲自到南京向明太祖朱元璋请罪。朱元璋有意挽留方做明朝的官,方表示不愿再做官,愿意侍奉老母终其一生。朱元璋看其忠孝,就赦免其母和他抵抗之罪,答应他的请求。他便和母亲回到顺德(邢台),带领全家准备返回河南老家务农,终其一生。当走到现在曲周县城东南十五里时,人困马乏,就用地里长的兰草和自带的饲料喂马,休息后马却怎么也不再走了。方友辅认为是天意,便在此定居,因为马和当地的兰草把他们拦住了,因此这个村就改称马兰村。据《曲周县志》记载,“明(朝)以前,该地有汪门口、苗庄两村,明初,方姓过此,马吃兰草,不愿再走遂建村称马兰。”据清同治八年《曲周县志》风俗卷记载,当时曲周确有兰草。

明朝初年 徙居曲周
据曲周《秦氏宗谱》记载,秦姓“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禹沟村,徙居直隶广平府曲周县马逯店社马兰村。娶方氏元进士平章事方公友辅女。”为什么秦姓千里迢迢从山西洪洞县徙居曲周,这和明初山西大移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迁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赐之钞”;永乐二年(1404年)9月“迁山西民万户实北平”;1996年《曲周县志》记载“永乐二年、三年(1404年、1405年),由山西迁来大批无地农民”。同治八年的《曲周县志》和《曲周秦氏族谱》均记载曲周秦氏十二世秦铸传记称其先祖“山西迁晋民实畿辅,始藉于曲”。秦姓先祖应在1402年先从山西移民到北京,随后又从北京徙居到曲周。1402年朱棣当了皇帝后,年号“永乐”,谥号“文皇帝”,这样《明史》《曲周县志》《秦氏家谱》记载的相互吻合。因此马兰秦氏先祖秦伯通是1402年-1404年之间到曲周马兰村定居,娶方友辅女,生二子,长子纲、次子纪。世代传承至今。

乐善好施 世代繁衍
秦氏迁入曲周后,由于勤俭持家积德行善,逐步繁衍壮大。三世祖秦福出仕,任山东兖州藤县典史。据《秦氏宗谱》记载:“麟祖有阴德,世传其种瓜济渇,施粟周贫者是也。”即群众都说四世秦麟夏天种瓜让人以解渴,同时施舍粮食以济贫。因此善有善报,秦氏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秦氏家族共出过125名生员,举人18人,进士9人。清末,由于科举制度废除,另有3人赏五品蓝领顶戴、六品顶戴。

秦氏家族有不少人步入仕途,如,秦邦彦,字美,号兰坡。曲周县里岳乡马兰村人。墓志载: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二十三日,卒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岁。其父秦瀛去世时,他还不到十五岁,其弟善士、吉士、国士与三个妹妹都还小,邦彦代母亲掌管家政,并与母亲商议后决定:自己与三弟吉士读书,二弟善士、四弟国士务农,勤俭持家,认真读书。由于家务繁重,考中秀才后,被时任曲周县令的毛孔墀礼聘为县学教师。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了举人,时年四十岁。隆庆五年(1571年)时年47岁的秦邦彦即任磁州知州。由于政绩突出,受到崇祯皇帝嘉奖,擢升为户部四川员外郎。并封其父亲秦瀛为奉直大夫,其母周氏先后诰封为太孺人、太安人、太宜人。其妻张氏也先后诰封为太孺人、太安人、太宜人。升为户部员外郎后,奉命督查易州粮食储备情况,由于储备不足,有人提议向百姓预征粮食,以显示功绩,并讨好皇帝。而邦彦专门向皇帝写了奏折,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使易州百姓免受其害。因此易州百姓为其建祠堂立碑歌颂他的功绩。

秦邦彦去世后,时任兵部尚书的乡谊王一鄂为其撰写了碑文和墓志铭,其铭文曰“孰云少孤,羽翼郡离,晕风阵阵,以慰母心,执云迟暮,翱翔云路,溃州既塞,泽流乡国,滏水悠悠,永世垂沫,视此一丘。”其事迹载广平府府志、同治八年(1869年)的曲周县旧志。

其弟秦吉士,字子敬,号兰台。生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九月三十日,卒于万历九年(1581年)八月二十九日,享年五十岁。嘉靖四十年(1560年)中举,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进士,任山东兖州府宁阳县知县。明隆庆四年(1570年)经考核政绩突出,擢升吏部文选司主事、验封司郎中、湖广参政,万历六年(1578年)任山西按察司按察使,万历八年(1580年)转本省右布政,未任进左布政(正二品)。由于政绩突出,崇祯年间被皇帝授予奉直大夫。其父亲秦瀛被皇帝封为文林郎、承德郎。去世后明穆宗帝师户部尚书陈于陛为其撰写了墓志铭。秦邦彦堂兄秦升为陕西保安县知县。他们三人号称“曲周三秦”。为表彰秦邦彦、秦吉士,经皇帝批准,曾建有4座牌坊。由于家庭教育较好,邦彦后代有多位很有作为。

撰写家谱 以示后人
曲周马兰秦氏自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徙居曲周县里岳乡马兰村后,至今已有610年历史。由于多次续修家谱,使曲周秦氏泾渭分明,宗枝繁衍而不乱,虽居住各方,但亲如一家。历代先祖,积德行善,勤俭持家,刻苦学习,尽忠尽孝,人才辈出,均记录其中,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有据可查的续修家谱,在六次以上,由于战乱和社会环境变化,间隔时间有长有短。

第一次修谱,时间应在明末万历十一年(1583年)后,应由秦邦彦后人所修,距一世秦伯通徙居马兰村180年左右。

第二次修家谱,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世秦鸣谦、秦益谦堂兄弟二人(均为举人)将秦氏散佚的旧谱从各户中收集起来,整理成册,又将秦氏的发展情况增添进去,形成完整的家谱。

第三次修谱,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5月,由十四世秦騋(举人)、秦汧(太学生),会同十三世秦世法、秦世昌(生员)、秦世缨(生员)、秦世文、秦世捷、秦世延共十人议定续修家谱,此次修谱距上次修谱63年。

第四次修谱,由十五世秦鳌(武生员)牵头,会同十四世秦灏、秦淅、秦谷(岁贡),十五世秦肇基(太学生)、秦德基、秦守基(生员)、秦汇基,十六世秦植(增广生员)、秦睿(生员)、秦芳(生员)、秦怀玉(增广生员)、秦全胜(生员),共十三人,于道光四十六年(1846年)夏修成。

第五次修谱,“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十月,十七世秦四科(因废除科举为曲周中区巡官)、秦太令、秦明堂,十八世秦清山、秦希贤(六品顶戴)、秦兰、秦蓁,十九世秦鹤令等8人牵头,历时一年,于1917年夏修成,距上次修谱71年。

第六次修谱,1991年后,十九世秦永清(小学教师)、秦治光,二十世秦芳春等提议并牵头,组织人员逐村核对姓名,并自备外出杂费,历经几年努力,于1996年修成新谱,并由秦永清作序。

马兰秦氏今安在
马兰秦姓随着历史的变迁,至今,分迁于曲周马兰村、大连寨村、方张庄村、南马店村、前公程堡村、后公程堡村、安寨村、冀庄、曲周县城,在肥乡县中辛店村也有百余人,还有一些在外地,据《秦氏宗谱》明确记载,北京、石家庄、济南、邯郸、苏州、台北县也有少量人口居住,总计应几千人。据说曲周蔡乡村、南辛庄、北里岳等村秦姓也是马兰秦氏后裔。由于历史久远,接续不上。目前在马兰村2888人口中,其中秦姓900多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南马店村近4000人口中,秦姓有120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左右。今日众多秦姓后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南里岳乡马兰村秦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