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 发表于 2020-11-30 15:10

秦观裔孙---明代名医秦昌遇传考注

秦观裔孙---明代名医秦昌遇传考注
编修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上海县志》始有《秦昌遇传》(卷之十人物.艺术),其后《上海县志》《南汇县志》《川沙县志》等志书的秦昌遇传,大部分内容抄自《乾隆上海县志》。现将《乾隆上海县志》秦昌遇传录於下,并作考证和补注。

秦昌遇(注一),字景明(注二)。少善病因,遂学医,治儿疾有神效,已而遍通方脉,不由师授(注三),妙语入微。常行村落(注四),见妇人淅米,使从者挑怒之,妇人忿诟,昌遇语其家人曰:[若妇痘且发当不治,吾激其盛气,使毒发肝部耳。日下暮时,应见於某处,吾且止为汝活之。]及暮如其言,乞药而愈。青浦林氏子年方壮,昌遇视之曰:[明年必病,三岁死。]既而果然。其或病至沈笃,时医张口眙目,昌遇投剂能立起,名动四方(注五),往来无宁晷,然未尝自多,尝谓[法当死者,虽盧扁(据网文: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号庐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供参考。)不能为。苟有生理,勿自我死之可矣]。为人洒灑自适,预知死期,年六十余卒(注六)。所著《大方幼科痘疹折衷》行于世(注七)。

注一 秦昌遇

各种志书上都未提到秦昌遇出生地和世系。身为名医,昌遇四方走动和寓居,

致使志书修撰者难于确定他为何地人。中国民俗,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故可从秦

昌遇墓址反求他的出生地。据《淮海宗谱》(《泗泾秦氏宗谱》转载, 以下简称《谱》):

秦昌遇 葬父茔次昭穴

父 梦鱼 葬父茔昭穴

祖 钿 葬父茔昭位

曾祖 璨 葬五十图二十三号新茔

从上表可推,昌遇墓在五十图。那么五十图又在何处?查《上海陈行秦氏支谱》璨的高祖世杰葬南汇县十九保五十图。再查《光绪南汇县志》,十九保五十图即[里秦]所在地。里秦,至今仍是秦知柔后裔聚居地,里秦作为一个自然村,毗邻闸港,现为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汇东村管辖(原先后为鲁汇镇、陈行镇管辖)。秦昌遇安葬在里秦,肯定是里秦人无疑,但说他是闸港人、鲁汇人、陈行人、浦江镇人、浦东人、上海人、松江人、云间人等等都有历史依据。

《乾隆上海县志》未提秦昌遇身世,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刊行的《南汇县新志》,则称秦昌遇为[裕伯裔孙]。然非直系,现据《谱》列出秦昌遇世系:

一世 秦观(1049-1100),宋元丰元年进士。

二世 秦湛(1070-1131),宋常州府别驾。

三世 秦进(1113-1196),宋绍兴武进士。

四世 秦世忠(1139-1216),袭武功大夫进义都尉。

五世 秦迁(1181-1256),袭武功大夫进义都尉。

六世 秦知柔(1233-1306),避宋末兵乱,奉先世图像谱牒诰命,由邗沟渡江居松江之沪渎。元授江浙行省儤吏兼廉访使。始迁上海祖。

七世 秦良显(1276-1333),元泰定间举上海长人乡里正,始迁浦东闸港。其弟秦良顥任元浙西榷鹾使。秦良顥长子秦裕伯元至正二年进士,殁后迎神为上海城隍。

八世 秦良佐(1306-1362),赠武平县知县。

九世 秦世杰(1330-1394),明洪武乙卯举贤良,武平县知县。

十世 秦允中(1363-1443),充万石长。其兄允恭,明洪武庚午由贤良授迪功郎除浙江丽水县知县,习医药。

十一世 秦轸(1415-1473),邑庠生,以孝行闻,授七品官。

十二世 秦缮(1452-1540),太学士,充万石长,钦授七品义官。其族弟秦绅,号古槐, 邑庠生,神医术。

十三世 秦璨(1479-?),例贡生,赠光禄寺典簿。其族兄秦尧荣,饱览医学典籍,精岐黄术,尝问业於族叔古槐公,术尤神。明成化九年1473)离故乡闸港,行医於苏、锡、洞庭一带,遂卜居於洞庭武峰之北。

十四世 秦钿(1499-?),例贡生,光禄寺典簿,敕授文林郎。

十五世 秦梦鱼(1533-1608),附贡生,官浙江处州卫经,历迁至青田县知县。

十六世 秦昌遇(1576-1640),官太医院御医。

注二 字景明

秦昌遇号广野道人,又号乾乾子。乾乾语出《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始祖秦观撰文《君子终日乾乾论》(《淮海集》卷第二十三 论),阐发其义。昌遇取其为号,远祖和裔孙心心相印。

注三 不由师授

《南汇县新志》:[秦之桢,字皇士,裕伯裔孙。习医,得从祖昌遇真传,撰述甚丰。]秦之桢闸港秦氏(秦观十八世孙),与昌遇隔代,不能得昌遇面授,何能得昌遇真传?靠钻研昌遇医学遗著。昌遇成一代名医也一样,跟家族中秦允中、秦绅、秦尧荣等先祖的医学遗产不无关系。[不由师授],仅可理解为没有拜某人为师得面授而已。

注四 常行村落

昌遇常行村落,体恤民情,《川沙抚民厅志》录一事:[昌遇尝出,遇佃民将鬻妻,相持泣。问曰:“吾不责汝金,何乃尔?”佃曰:“售苟得余金,将自活也。”即出囊中金予之。]

注五 名动四方

清《光绪南汇县志》:[董文敏(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尝绘《六逸图》,皆郡耆宿,景明年最少,与焉] 。上海著名景点松江醉白池有清代石刻[云间(松江古称)邦彦图],绘云间历代贤俊,秦昌遇像位其中,众贤至今受游人瞻仰,则又名垂后代。

注六 年六十余卒

志书没有给出秦昌遇的生卒年。据《谱》:秦昌遇生明万历丙子(1576)四月二十七日申时,卒崇祯庚辰(1640)十月初四日卯时,年六十有五。与志书[年六十余卒]亦不矛盾。但昌遇所著《症因脉治》序(清康熙四十三年出版)署名为[崇祯辛已(1641)嘉平月澹香堂广野道人秦景明序],序中自诉[年迈神衰],即使不久於人世,卒年有一年之误。因据《谱》,生卒年之差等于享年,故取昌遇卒年为 1640 年。

近年来,网上相当多资料说秦昌遇生於 1547 年,卒于 1629 年。如这样,则秦昌遇享年就八十三岁,与志书[年六十余卒]大异;又,昌遇父秦梦鱼生于 1533 年,他不可能十四岁生子昌遇。显然,网传生卒年错了。

注七 所著

昌遇著述甚多:《症因脉治》《大方折衷》《幼科折衷》《痘疹折衷》《医验大成》《病机提要》《脉法颔珠》等,其中《症因脉治》《大方折衷》《幼科折衷》《医验大成》等书,已作为传世中医经典,被中国中医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等专业机构一再出版。除医药著作外,昌遇尚著《澹香堂集》。在秦观裔孙中,古有秦昌遇,今有秦伯未,他们的书赢得了最多的当代读者,为我们秦观家族文化,增添了医药文化瑰丽新章。

附:秦昌遇撰《脉因症治》序

医有五科:曰脉,曰因,曰病,曰症,曰治。丹溪先生以病症为一,故以四字概之,纂成一帙,名曰《脉因证治》。实为寿世之书,奈后代诸贤,不业是作,遂至散亡淹没,予所深惜。然谛思之,仍有难于宗行者。盖执脉寻因、寻症,一时殊费揣摩,不若以症为首,然后寻因之所起,脉之何象,治之何宜,则病无遁情,而药亦不至于误用也。是以古人先重望、闻、问,而独后于切耳。余不谅,敢窃丹溪之余语,

汇成一卷,改名《症因脉治》。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据因、据脉用治,庶节节可证,而法不谬施,谅必无罪于后世也。但年迈神衰,恐多纰漏,未敢授梓传世,待后之贤者详定而行可也。

崇祯辛已嘉平月澹香堂广野道人秦景明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观裔孙---明代名医秦昌遇传考注